close
2007.01.07 工商時報
工商小社論
「櫻花在那個季節開?」小學低年級的試題這麼問。錯答為「冬天」的小學生這下子可有話說了:「今年紐約布魯克林植物園的櫻花一月就開啦!」粉嫩滿園,本該是賞心悅目的事,但看著因暖冬失序而早開的春櫻,不免令人擔心人類文明是否將重蹈「盛極而衰」的覆轍?
英國《自然》週刊近日發表的天候異常滅唐論,更加深了這種生存恐懼感。其實,《自然》的論點並不新穎,早有歷史學家指出第十世紀中國唐朝、阿拉伯世界政權的衰亡,與當時全球氣候變遷有關;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某種程度也受到北方氣溫驟降、草原南移所驅使。
自有文明以來,人類與自然之間就展開無止境的拔河。有人會說,天候異常有其客觀成因,否則恐龍也不會滅絕,但人為開發的催化作用卻不容忽視;古代大禹之所以要治水,部份源於當時人不重水土保持。儒家很早就有「中和位育」的說法,強調和諧與各安其位,與現在「樂活族」崇尚健康生活與永續發展的主張古今相映,但這也顯示,自古已然的環保議題是如何難解。
《自然》以古為鏡,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揭開當代《不願面對的真相》,目的都在提醒世人,人類對地球的「利用」已到極致,大自然正在反撲,反撲的形式可能是絢爛早開的櫻花,但也可能是瞬間氾濫的洪災,人類再不反求諸己,最後可能落得與地球一起滅亡的下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