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有所感的文章 (38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n婷(新竹竹北)】

或許,在許多家長眼中,孩子就是要讀書,也覺得那就是孩子的本分。我是個國一生,我的父母也告訴我,讀書就是我的工作,然而,他們卻不會像其他父母一樣,要求我要名列前茅!

因為,他們認為讀書最重要的是學習,而不是成績好,或許這次考出來的題目我剛好都會;也或許這次的考題跟我所讀的並不切合。

父母告訴我,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考試只是測驗你吸收了多少老師所教導的課程,考不好,就要想盡辦法去了解,這才是學習的本質呀!

我相信,有許多的學生也和我一樣,厭惡考試,但是,我卻因為父母支持鼓勵我,現在,我對於讀書,更加有信心了。所以,我想告知全天下的父母:您們對孩子的鼓勵,是我們讀書最大的動力!

成績,只是一張檢核表,不必如此重視,重要的是「學習」,不是嗎?

【2006/05/25 聯合報】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許麗珍、吳淑君/專題報導

景氣低迷,失業人口增加 ,勞委會失業給付的救濟政策,卻造就一批鑽漏洞專門請領失業給付的「失業達人」。他們寧可放棄再度就業機會,先拿半年失業給付再說。

宜蘭縣羅東就業服務站就發現,最近幾年請領失業給付的人數增加,九十三年失業給付四百多件,九十四年增為六百多件,今年至四月已三百多件,預計到年底會破七百件。就業服務站常接到廠商抱怨,有些待業者根本是為請領失業給付而來,並非真心想找工作。

在宜蘭縣某工廠人事部門上班的張小姐說,她的公司日前向就業服務站徵求品檢工作人員,來了廿人面試,其中有七人帶履歷表,還夾帶一張求職紀錄表,他們不在乎是否錄取,只求蓋章證明曾來應徵,以便領失業給付。

在工廠上班的陳小姐說,他們工廠不久前錄用一名六十七年次的男生當品檢員,這名新人看起來很時髦,開著跑車,面試時對於各項要求都說沒問題,試用三天就發現他不適用,給了工資請他離開,沒想到隔天他拿著求職紀錄表來說,「我不要資遣費,但請你幫我蓋章,好申請失業給付!」她沒答應,當天下午,這名年輕人竟跑去社會局告狀。

被這名年輕男子糾纏三天,大家受夠了,只好蓋章。廠方一看他的資料,發現他換工作頻率很高,顯然早已熟門熟路。

但勞委會勞保處副處長石發基則認為不可能有上述情形,他表示,隨著失業率下降,台閩地區就業保險失業給付件數並沒有明顯增加趨勢。他強調,失業給付資格需經兩次認定程序嚴格,不可能浮報,也未聽說有浮報情形。

據勞委會統計,失業給付再次認定申請件數,九十三年十七萬多件,九十四年十九萬五千多件,今年一至四月有七萬多件,件數並沒有特別增加。

宜蘭縣羅東就業服務站負責失業給付業務的莊小姐指出,所謂的失業認定,也就是求職者至少要應徵過兩家公司且被回絕者,還得有公司蓋章證明,才可以請領。

勞委會就業服務站每月舉辦的就業媒合,數十家廠商攤位一字排開,這種場合要廠商蓋章方便又快速,貪圖失業給付者尤其不會錯過。

曾在媒合活動中徵才的黃先生說,他們要徵求一名會電腦的品管人員,一名婦人前來應徵,因沒有相關經驗,他認為不合適,請對方找其他工作看看。

過沒多久,這名婦人回頭說「先生,能幫我蓋章嗎?」他愣了一下不同意,婦人找媒合的志工說項。黃先生說,「這些人不認真找工作,一心只想領錢」。

陳小姐說,失業給付的政策,讓她們看盡人性百態。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換工作像換衣服,還面無愧色地請領。她說「辛苦工作繳稅,竟讓這些人如此揮霍,真叫人痛心!」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何雅玲、賀姮燕、劉大絹/聯合報導

醫學美容風氣盛行,除與當下消費意識趨於理性,且相信專業時代變遷,專業技能與外在條件俱佳的名醫,更是居功厥偉。

皮膚科醫師,向來是醫療院所產品與療程的最佳活招牌。門診室內,患者總是以羨慕的口吻說:「醫師,你的皮膚好好,是怎麼保養的?」護理站內,護理人員之間則會好用「逗」相報:「某某醫師調配的面膜,有需要的人來登記喔!」

也因為老是被問著同樣的保養問題,以及心疼上門求診的患者,老是因為不了解成分、誤用產品或方法而受傷。故而,愈來愈多皮膚科醫師利用空暇時間,提筆將臨床經驗、所見所聞,一一編整成冊,傳達正確的知識。

醫師可沒想到,透過出版新書宣傳活動,意外成為媒體寵兒,被冠上「權威名醫」的明星光環;並隨著時勢所趨,進一步走出傳統大型醫療院所,自創品牌或是轉戰結合藥妝、諮詢、診療、手術等,全新型態的複合式醫學美容中心。

依此模式發展的代表,首推岱新醫學美容集團的廖苑利。另外,以吳英俊為首的英爵聯合診所醫學美容中心,旗下網羅了呂仁金、詹育彰、林佩琪、蕭晨隆等,俊男美女專業醫師團隊。醫學雷射美容權威長虹生技的楊志賢,也是箇中翹楚。春天醫學美容中心的爆紅,幕後老闆名女人何麗玲的美麗名氣,更為品牌加分不少。

醫學美容風氣盛行,讓皮膚科成為醫學院所生力軍的熱門志願,幾位資深醫師皆有同感。廖苑利表示,十年前,醫學美容不發達,選擇皮膚科的莘莘學子,幾乎都是本著愛美的心,以及對美的追求,從沒想過未來發展為何。

十年後的今天,醫學美容紅了,投入此行人數遽增,興趣之外,不諱言,也多了前途的考量。然而,隨著市場選擇增多、競爭激烈,若少了熱情與成就感,中斷了進修與深造,終將被自然淘汰。廖苑利說:「將病人的聲音擺第一,用宏觀的視野看世界,這些醫學院沒教,但很重要。」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

需要看病的老人家為什麼沒到醫院?答案不是沒錢、也不是沒人照顧,調查顯示,交通或行動不便、沒人陪伴占老年失能者未就醫原因半數以上。

現代人太忙,忙得連帶年邁父母看病的時間都沒有。老年醫學會昨天發表影響老人就醫相關因素研究,醫師指出,健保實施後,金錢並非老人家不去看病的主要因素,絕大多數無法就醫的老人並非低收入戶,也沒有獨居,只是不方便出門。

但在健保制度下,醫師到宅看診有實質上的困難。目前雖有整合性家醫制度試辦計畫,由診所與醫院共同組成「社區醫療群」,若未來能進一步發展成醫師到宅看診,才能增加就醫可近性。

台北市東區社區醫療群召集人徐惠松指出,根據衛生署兩年前進行「全國長期照護需求評估調查」,面訪有身心功能障礙的老人共一萬零八百四十一名,其中近六千名在當月有就醫需求,但有九百零六位無法就醫,行動不便者佔二成三、無人陪伴者一成六、交通不便者一成三,自認病情不嚴重者有一成八,說沒錢的只有百分之九點一。

這些受訪者平均年齡七十六點九歲,六成五是女性、七成未受過教育,僅有百分六點八為低收入戶;進一步調查發現,受訪者中獨居個案僅佔百分之八點八,近三成的主要照顧者是配偶、二成八由兒子或媳婦照顧、有看護者佔百分七點三;在身體功能方面,近半數高血壓、逾三成有糖尿病、關節炎,二成是中風或癌症患者。

徐惠松說,這些有就醫需求卻無法自行求醫的老年人,若延後就醫,可能造成後續更多醫療開支。但目前醫師到宅看診受限於就醫地點的合法性、醫師意願及訓練不足、健保不給付等因素,有實質困難,雖然已有部分參與社區醫療群的醫師自願到宅服務,但隨著老年人口增加,衛署應慎重推廣相關計畫。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怡芬(台北富邦銀行金融服務總處資深協理)

前陣子中區舉辦資優班統一考試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說是初中聯考借屍還魂,身為國小學生家長的我也頗不以為然,幸好自己人在台北,沒有捲入這場混仗中。

什麼是「資優生」?教育專家認為資優教育的幾項核心理念是「多元」、「發掘」與「培養」。「多元」乃指天生我才必有用,學識、藝術、體育等均應涵括,不只侷限在國英數理等智育科目;「發掘」則是在學生老師都不瞭解資優面向的狀況下,藉由提供豐富且多元的環境來發掘真正的資優生;「培養」則是學校體制如何強化資優生的優勢,做適當的提攜與環境的建置。在這樣的觀念下,資優生不應是被「考」出來的,也不是經由補習可以培養出來的。

有關資優生的討論我也讀了一篇報紙上的讀者投書,目前為美國高中數學老師的作者指出她自己和兩個兒子都是所謂的「資優生」,但她說「很實在地告訴你,自己是資優生的人,通常對自己孩子是否資優,不會太在乎,因為他們才知道,以人生期望平衡幸福快樂的角度來看,資優生是最不必被人羨慕的一群」。

商業周刊也曾以「第十名勝過狀元」作為封面故事,指出現今成功的社會人士,大半不是出身「狀元」的資優學生,反而以在學校成績中等的人偏多,可見學校教育的偏差觀念,讓智識面的「學歷」成為企業人才晉升拔擢的指標,卻忽略了人格面與社會互動性的成就。

咱在「財富管理」界,最重要的資產是「人才」,但要的不是空有學歷和證照的所謂「學校資優生」,更不會只藉著「考試」和「補習」來發掘與培養人才。成績優異且擁有客戶高度信賴與肯定的理專,不一定都有傲人的學歷;儘管學歷仍是選用新人的主要門檻之一,但只是做為入門新鮮人的標籤罷了,真正能長久在職場上發光發熱的,不關係乎資不資優,天不天才!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講義作品精選    


用家庭的愛豐富孩子的生命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嘉敏(台北市)】

每次為了痘痘而去看醫生,心情總是無法很輕鬆,因為老是覺得自己的痘痘好像沒有好轉的跡象。

  有一次,醫師問我說:「妳的痘痘會不會長出『白色的蘆葦』啊?」

  「『白色的蘆葦』是什麼啊?」

  「就是妳的痘痘上有沒有白色的膿啊?」

  頓時我竟然笑出來了,沒想到痘痘也可以這麼「美」喔!真是非常有詩意。醫師又接著跟我說,其實「白色的蘆葦」是一種很美的東西,因為它會告訴你,你的身體是很努力地在與痘痘對抗,這些白色的膿孢,就是被他們打敗的細菌。

聽完之後,我突然很感動,我不應該因為長痘痘的關係,老是在那邊自怨自艾,甚至到苦惱的地步。更重要的是,我並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的,我的身體這麼的「支持」我,我怎麼可以因為痘痘的關係而憂心呢?

【2006/05/22 聯合報】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證嚴法師】

醫師對病人付出的,是醫學知識和功能;病人的心理,則需要志工發揮智慧良能。因此,志工是醫院軟體中的軟體,他們平日在各行各業盡力,有位居總經理、老闆,也有一般上班族;他們可以出錢出力,又回到醫院服務,而且做得很高興,這份赤誠的愛,更觸發醫護人員的良知。誠意的良知所發揮出來的,就是良能,良知良能,如車之雙輪,愛,走得更遠更穩。

有一天我到醫院,在樓上的走廊,遠遠聽到一個婦女在講電話,很大聲的說:「你們不必來看我,我不是住在醫院,是住在大飯店裡。我在這裡很好,沒空就不必來看我。」我聽到這話就走過去。原來,這個太太前一天才坐在輪椅上,讓人推進來,隔了一天,就能自己一個人走出來打電話,並且說她不是住在醫院,而是住在大飯店。因為這裡的醫師和護士,服務非常好。

要啟發醫護人員的良能,唯有一分赤誠的愛,這分愛,就是藉由志工穿梭醫院各角落而表現出來的,因為大家臉上都充滿笑容,都是自動自發去幫助人,所以醫師和護士看了也會起歡喜心。「誠之所至,金石為開」,每個人最誠懇的心表現在臉上,一定會讓人感動,醫師和護士受到感動而發揮良能,就能嘉惠病人,所以我說,志工是「軟體中的軟體」,而且是運行不懈,達成「愛的使命」的超級軟體。

【2006/05/08 聯合報】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ind】

我二十六歲時,在以色列北方的齊布茲集體農莊,當了一個多月的志工,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有來自美國的茱莉亞、荷蘭的歐羅拉、西班牙的哈蘇斯、英國的安、土耳其的穆斯達伐……十分熱鬧。

有一次,忘了是誰提議,要來個世界美食周活動,即星期一晚餐為美國美食日,由茱莉亞負責料理,其他人幫忙打雜工作,而後依此類推,星期二為英國美食日,星期三為荷蘭美食日……哇,那我的台灣美食日怎麼辦?

平常在家裡,我總是飯來張口、茶來伸手,下廚經驗幾乎掛零,只有國二那次,我把四季豆炒得焦黑乾癟、貢丸湯因湯太鹹加了好幾次水才完成,太慘了,我從此再也沒勇氣下廚,頂多是煮煮泡麵。

對世界美食周,當時每個人都附議,只有我面有難色,大家就問怎麼了,我只好硬著頭皮,說我的困難處,以及以前的下廚經驗,她們聽了,都快笑翻了,但仍不忘安慰我。哎,台灣的食物,該也是舉世聞名,卻敗在我這個台灣小女子的手下。

最後,我只能拿出私藏多日的台灣烏梅蜜餞、科學麵、其他零嘴來宴請各方。還好他們也嘗得津津有味,我才稍稍放下心中大石。

【2006/05/09 聯合報】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寶(台北中和)】

辦公室裡的女同事都已年過三十,個個相貌出眾,專業又有能力,卻沒有一個結婚,唯一一個已經結婚的是男同事。

最近辦公室興起一股「頂客族」的發燒話題,女同事們雖沒結婚,但都已抱定不想要有小孩念頭,A同事就說:「別傻了吧!從懷孕開始到扶養長大,一定都是女孩子的事,況且生完小孩後,萬一瘦不回來怎麼辦?何必自己找罪受啊?」

B同事說:「千萬不能生!生一個小孩要背多少債務啊!還不如每年出國玩玩比較實在。」

那位男同事聽完後,對我們猛洗腦:「女生嘛!結了婚後,孩子一定要生,否則婚姻還有什麼樂趣?」另一位女同事聽之後,很不以為然地說:「說得也是,沒了樂趣還要男人做什麼?還是別結婚吧!」

現代的女性自從經濟獨立之後,想法也開始自主起來了,我們的社會一向給女性同胞們太多包袱,動不動就扣上「性別角色期待」,要女性們及早結婚、生小孩、煮飯洗衣,每當母親唸著:「年紀也不小了,該嫁了吧!」我嘴裡不說,但心裡都會想著:「年紀跟嫁不嫁有什麼關係?不用在乎老了沒人娶你,應該是自己想不想嫁、過得快不快樂才是重點吧!」

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沒有人想結婚,這個念頭不知道是不是大環境的關係,但想到我的女同事們個個經濟獨立、聰明伶俐、保養有方,我還是建議所有已屆「適婚年齡」的女性同胞們,別給自己太多社會期待的壓力,應該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吧!

【2006/05/03 聯合報】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聯社

罹患糖尿病的佛羅里達州居民魏福日前因為血糖過低昏倒在地,幸好他飼養的米格魯獵犬貝兒受過特殊訓練,立刻咬著手機撥打九一一求救台求救,及時救回主人。貝兒因為機智救主十九日獲頒獎章,創下寵物狗獲獎首例。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遠都記得第一次到急診室當志工時,早上十點多,救護車送來一位八十多歲的阿公,不久醫師就開始急救,急救期間,家屬們陸續趕到,焦急地在旁等候。

但是,最不願發生的情況,還是發生了。醫師向家屬說明了狀況,家屬的哀嚎傳遍了急診室,阿公的女兒當場哭昏過去。

夜深人靜,心想第一次當志工就碰上這麼悲慘的事,希望明天的急診室,是平安的一天。

第二天早上,十一點多時候,一個九個多月大的小孩在家忽然休克,送來急診室,急救無效,護士告訴我,小孩猝死的情況也是有,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小孩。

小孩的父母抱著心肝寶貝,哭得呼天搶地,悲不可抑,師伯馬上去社服室請顏師姑來安撫慰問家屬,小孩的媽媽坐在椅子上,我倒了一杯熱水給她喝,她只喝了一口。因悲傷過度而昏倒。

生命到底是堅韌的,還是脆弱的?你告訴我。

我在急診室當了很久的志工,認識了急診部主任——張醫師,他為人親切,時常保持笑容,雖然急診室的工作又累又多,壓力又大,但他仍然笑臉盈盈,輕鬆自在,這種「舉重若輕」的高段功夫,真令我佩服。

和張醫師成為好朋友後,有機會和他聊天,我提到在急診室當志工時,有一次小孩猝死,家人悲慟的情形。他說他記得第一年當實習醫師時,急診室有個車禍往生的青少年,而且是獨子,父母得知後趕到,哭昏在地上;後來阿公阿媽來,也哭昏在地上。

我說:「急診室太殘酷了!」他說:「沒辦法啊!這就是急診室。」我問他如何面對這殘忍的人生?又是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他說:「慢慢習慣。當一個醫生,就是要習慣這些生老病死,習慣生離死別的殘酷。」我又問他是不是當醫師當這麼久,都「麻木」了?他笑著說:「不是麻木。是敏感度減低了。我開始當醫師時,也不習慣,誰會習慣啊!每個醫師都一樣,慢慢就習慣了,你每天接觸死亡,也不覺得可怕了,我只想救人,盡力而已。」

有一次一個老伯被送進急診室外科,腦部外傷,情況急險,張醫師緊急處理後,老伯被送往二樓開刀房繼續急救。沒想到,第二天下午家屬把他領回去,經過急診室時,張醫師和我都看到了。

我問:「那不是你昨天急救的病人嗎?」張醫師說:「是啊!他『回去』了。」

老伯昨天送進來,被急救時,我一直在旁關心著,只見護士跑來跑去,忙這忙那,張醫師也是施展全力,毫無鬆懈,但老伯還是「走了」,我心中不免悽然。

目睹急救過程的我,都已覺黯然了,那參與急救過程的張醫師呢?他內心感受如何?

他說:「上星期急診室就走了兩位病人,有時車禍,一下子三、四人就走了;加護病房也是,每個星期,不管是內科加護病房或外科加護病房,有時這一分鐘病人還在,下一分鐘病人就走了。

「這就是生命!——不斷的失去,不斷的失去。我們失去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失去自己的東西,失去自己最心愛的東西,失去金錢,失去我們的朋友,失去我們的親人,甚至失去我們最愛的人。這就是生命,不斷的失去。生命是一連串失去的過程。」

「生命是一連串失去的過程」,我真的震驚於這句話。張醫師又道:「生命不但是一連串失去的過程,更是一連串獲得的過程,我們每天得到父母的愛,朋友的關心,甚至陌生人的幫助,所以生命是一連串獲得的過程。只是因為人們獲得的太多、太平常,反而不知獲得的是那麼多。」

「生命是一連串獲得的過程」,我真的震驚於這句話。張醫師又道:「我們每天至少失去一樣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

「我們每天至少失去一樣東西?」我說不知道。張醫師道:「是時間,我們每天都失去時間。生命有失去,有獲得,你要看哪一面呢?是看你失去了什麼?還是算算你獲得了什麼?生命要看你獲得的那一面,而不是看你失去的那一面。沒錯,我失去我的病人,以前失去過,現在也失去,將來一定也會失去,但是,我也救活我的病人,而且我可以非常確定,我救活的,鐵定比我失去的多。

「我在急診室當醫師,什麼時候會有什麼樣的病人送來,我全不知道,我也沒必要知道,病人來了,我就盡全力救他,如果救不了,我隨時還有下一個病人會來,我不會、也不應該讓這個病人影響下一個病人;不要讓今天失去的病人,影響明天可以救活的病人。

「要從生命中獲得,先要學會面對生命中的失去,先要失去,才能有得,先捨後得,能捨能得,有捨有得,大捨大得,要捨得,不要捨不得。我從來不想我失去多少病人,我知道我可以救活更多的病人;醫學有極限,但無形的愛,大愛,大慈悲的力量是沒有極限的。」

他的這一番話,真到引人深思啊!

我向張醫師說道:「我真不習慣看到急診室的病人死去。」張醫師答道:「你永遠也不會習慣的。」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褚士瑩逍遙遊    

自從我最近一期的電子報上寫了篇關於國際義工的文章在網路上發表以後,突然收到比平常的專欄多出好幾倍的讀者來信,大多數都是三十世代的人表達他們的感動,但是也共同透露出一種焦慮,許多人說由於現實生活的限制,讓他們即使有這份心意,似乎也無法邁出義工的腳步,雖然明明知道自己有副好心腸,卻不由得覺得迷惑而渺小,這樣的討論,出乎意料的佔了來信一半以上的比例。

其中有一封,是個在科學園區工作的朋友JoJo看了那篇『國際義工的迷思』文章後寫給我的,E-MAIL中他所講的,實際上就說出了我心中的話,甚至比我能夠說出來的更好: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褚士瑩逍遙遊    

很多日本銀髮族時興在退休以後,選擇海外Long Stay的愉快人生,澳洲,紐西蘭,夏威夷,就連台灣也想吃團塊世代的大餅,希望招攬日本老年人來到台灣過退休生活,雖然這個主意很好,但是也要個性適合的人才行,如果遇到那種『我生為基隆人,死也要為基隆魂!』的台灣人,或是明明一輩子生長在紐約卻對兒子說:『我死了以後一定要葬在以色列!』的猶太人,那麼Long Stay恐怕只是不必要的折磨。

每個人出生的地方是永遠的第一故鄉,但是尋找真正適合自已的第二故鄉,則是這輩子有趣的任務,每個人不都活在這個世界上,找尋『我是誰?』的答案嗎? 在世界上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為自己打造一個適合的小角落,雖然微不足道,改變不了世道,也創造不了人類歷史,但是能夠活在自己小小的幸福當中,我覺得是個很棒的主意啊!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褚士瑩逍遙遊    

最近有雜誌記者想要採訪之所以會選擇泰國長期居留的原因,除了因為工作的關係,是否還有其他原因,我考慮了很久,決定推辭這樣的採訪,因為總覺得這樣的事情,跟我人生重要的四件事情:『1/旅行,2/過幸福的生活,3/享受寫作的樂趣,4/做能幫助人的工作』似乎都沒有關係,何苦平白無故出賣自已的生活樂趣?

後來這位雜誌記者,苦苦勸說,強調這樣的參與可以幫助讀者在全球化的時代,在海外在世界上找尋一個屬於自己long stay的地方,雖然仍然我半信半疑,但是仔細想了想這個問題,發現無論如何,還是蠻有趣的。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豐偉

《 1 》
晚上九點,巡視過住宿的十五位孩子、簽完十五本家庭聯絡簿,南投縣草屯國中專任柔道教練李松鑫得強迫自己入睡。凌晨十二點起,他必須不斷咀嚼口香糖,維持四小時的清醒,好把名間屠宰場的豬隻送往南投、彰化的數十家肉攤。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謝亨如 

  對每一個人而言,大學畢業典禮都是意義非凡的日子,但隨著時間過去,很少人還能夠鉅細靡遺的記得這一天台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畫面。然而,台北醫學大學881班的畢業典禮將是例外,相信不管歲月如何流逝,他們永遠不會忘記在畢業前夕不幸證實罹癌的同學-世雅對他們的殷殷期盼:請當一個好醫生,請連我的份一起努力!

  北醫大醫學系今年的畢業典禮有欣喜也有傷感,一百多位同學在努力七年之後得以正式開始行醫之路,適逢北醫醫學系第一屆校友畢業四十週年返校共襄盛舉,典禮開始之前由老校友帶領畢業生繞行校園一圈,象徵傳承也見證母校的進步;任教於哈佛大學的李小玉校友代表致詞時更是讚嘆北醫在教學上的用心甚至領先哈佛!

   但再用心的教學,應該都不及881自己同班同學魏世雅給大家上的這一課,世雅一直是個努力向學、溫婉認真的醫學生,已經申請到台大醫院外科住院醫師一職,卻不幸在畢業前夕發現罹癌,雖然身體因開刀、化療而不適、嬴弱,但她仍堅持要在畢業典禮這一天上台領畢業證書,也代表881班同學致畢業生感言。

   世雅在致詞時說道,自己心中有也千千萬萬為什麼?為什麼在這麼年輕就罹患癌症?為什麼不能和同學一起辛勞工作,而是要在病塌上與病魔纏鬥?

  然而,也因為角色的顛倒,在從醫師變成病人之後,世雅真正體會身為病人的感受。從被插鼻胃管、尿管的痛苦、藥物副作用、病痛的折磨、心理的調適、不適被解決時的感謝,世雅自己在面對病痛的同時,不斷回想起以前自己在照料病人時是否做對了?之後怎麼做會更體貼、照顧到病人的需求?也更體認到醫生正確的判斷對病人的重要性,與病人痛苦減輕時對醫生的感激。

  世雅提到自己曾聽說:能當醫生的人都是活菩薩轉世,能救人濟世。世雅期待自己有這份榮譽,更要請求與她同窗七年的同學,一定要當一個好醫生,幫助需要幫助的病患,同時儘量體會病人的感受,要連自己的份一起努力!

   在當實習醫師忙的天昏地暗的時候,世雅曾在電梯裏遇到一位患者鼓勵她:有工作做是一種幸福!生病之後世雅深深體會到:原來有工作做表示有能力為這個社會做事,現在世雅最大的期盼就是再回到工作崗位,為這個社會,也為別人做點事。

   因此世雅無論如何要參加今天的畢業典禮,告訴自己的同窗同學,請好好珍惜可以工作的機會,請為了世雅,把世雅的份一起完成,成為一個好醫師!

   致詞的過程中,台下全體師生起立為世雅這位生命勇士致敬,881同學更是不斷高喊:世雅加油!其實,在大家眼中世雅已經是活菩薩,她的勇敢、對生命、對醫學工作的熱愛已深深感染在場的每一個人,相信這一班畢業生會有很多非常好的醫生,透過他們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摘自今日北醫電子報》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想的周末,水不必深,山不必高,活動可多可少,理想的心情為上

韓良露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要以身作則,才能賦與孩子美好的未來

錢復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6.15  中國時報 

簡琮斐

    當我們到銀行辦事的時候,一進門就會先抽一張號碼牌等待櫃臺叫號,大家覺得這很好,不用站著排隊,可是如果銀行改變規定,抽號碼牌之前要先收一五○元,然後才能在旁邊坐著等叫號,我想大家一定會覺得,這家銀行一定是瘋了,早晚等著倒閉關門吧。全台灣的各行各業,不管是從事食,衣,住,行,娛樂,都沒有看過叫客人排隊還要先向客人收錢的,唯一敢這樣做的,就只有醫院。

    大家都知道,當醫生很好賺,但是知道有多好賺嗎?我家裡因為有剛上幼稚園小朋友,三不五時就生病,最近報稅的時候我才發現每年全家光是在掛號費居然花了一萬五千多元,接近我每年繳的健保費用。我常常帶小朋友去的那家小小的診所,生意挺好,每天都有將近二○○個以上的病患上門,這家小診所每周只休息一天,每天光是掛號費就可以進帳三萬元,一月工作二十六天可以進帳七十八萬元,再加上診療費藥費,每月賺個二至三百萬元不是難事。

    不過醫生好賺也是他的本事,我也不是看人家賺錢容易心生嫉妒,只是既然診療有診療費,領藥有藥劑費,光是靠這兩項已經收入高的嚇人,那為什麼又還收掛號費?

    既然收了錢,病患總該得要一些服務吧?來杯咖啡?別想了,有白開水就很偷笑了,很多診所連開水都沒有。首次掛號,病歷表幫我填一下吧?作夢!自己拿筆自己寫。我在大醫院看診的時候,因為病患很多,常常需要等一至二小時,我曾經向護士小姐說,可否快輪到我的時候用電話通知?小姐說我們沒有這種服務,再附上一句,如果叫號不到,就要再順延五號。

    結果我因為同時掛二診,從第二診間回到第一診間的時候剛好過號,結果我要再等四十分鐘,這就是我花了一五○元所得到的貼心服務。

    那麼醫院診所能否不收掛號費呢?我有次在高雄某家中醫診所就醫的時候,看到櫃臺上貼了一張公告,上面寫說,奉醫師公會指示,「各醫療院所不得以免收或減收掛號費作為招攬病人之手段,違者將會被醫師公會懲處」,這下子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收掛號費居然是醫師公會的規定,而且還不准不收或是少收。那醫師公會也可以勒令全面調漲掛號費囉?醫師公會這種作法是否已經觸犯公平交易法的聯合壟斷行為?

    再者,我認為因為絕大部分的醫療院所都沒有給等候的病患提供什麼服務,完全沒有道理收取這項費用,所有的行業,有哪一種行業要客戶等候還要向客戶收錢的?醫師的收入已經是金字塔的頂端,如我一開始所言,光是一家小診所一天的掛號費可以進帳三萬,我們社會尚不知有多少人工作一個月也賺不了三萬,如果醫療院所還要巧立名目來向病患收取費用,那這個社會還有公平正義嗎? (作者為電腦工程師)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