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褚士瑩逍遙遊

最近美國的科技雜誌WIRED的一篇文章中,比較雅虎(Yahoo!)跟Google的根本區別,用了一個很有趣的形容,後者像是叛逆期的少年,一個硬碰硬的理想主義者,前者則比較有『大人樣』,是個用謀略的機會主義者。文章中還說,Google逐漸變成了雅虎,而雅虎則轉型長大成了AOL原本坐大應該變成的模樣。

無論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公允,這讓我思索一個老掉牙的問題,是不是長大就意味著必須從理想主義『畢業』,『晉級』成為現實主義者?

我很高興這個答案並不是絕對的。起碼印度就有一個動人的例子。

到過印度的人大概都對於滿街的塑膠袋垃圾有很深的印象,在這個幾乎找不到垃圾桶的國度,隨手亂扔的塑膠袋不但沒有回收,難以分解造成環境的破壞,被視為聖獸的牛常常不小心吃了噎死,甚至還阻塞了這個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擁擠不堪國度裡的下水系統,近年來孟買的水災,塑膠袋形成的大量垃圾就是兇手,當局為了展現鐵脕,Himachal Pradesh省一夜之間頒布了新法令,竟然下令全城不准使用塑膠袋,違者重罰。

比較起來,來自新德里的阿忽佳夫婦(Anita and Shaleb Ahuja)才是真正結合理想與現實的達人,他們雇用貧民窟沒有教育也沒有職能的窮人,去垃圾堆收集廢棄的塑膠袋,清洗分類後熱壓成為類似皮革質感的彩色塑膠片,接受設計師朋友的建議,把原本要賣給遊民當臨時遮蔽物的塑膠片,搖身一變作成設計感十足的高級手提袋,結果首批十五個的手提袋在當地一個商展上,才幾分鐘就銷售一空,沒有想到這些垃圾會如此搶手的阿忽佳夫婦,發現這個意外的商機,將這些手提袋試著推銷給國外買主,結果一鳴驚人成為倫敦時尚界的最新精品。

原本以經營垃圾分解維生,同時也是作家的阿忽家太太,就是因為發現平常處理的垃圾中,有許多無法分解造成環境污染的塑膠袋,努力正視這個公害問題的結果,讓她想到這個點子,隨即成立了這個叫做Conserve(保存會)的NGO,不但增加了就業機會,減少了環境問題,色彩鮮豔的手提袋新事業還因此賺了一些錢,截至目前為止,保存會已經是一個有三百個員工,營業額十五萬美金的機構。

學習建築工程出身的阿忽家先生試著說服印度文化部,承認他們的塑膠手提袋是工藝品,可是保守的印度官僚說,如果不是至少有五百年歷史的東西,就不能算是工藝品,但是無論印度文化部怎麼說,英國,美國,法國,西班牙,都可以在最高級的精品店裡發現這種再生的手提袋,雖然有很多朋友勸這對夫婦把這個當做生意來經營,但是都遭到他們的娩拒,同時他們也不願意進一步加工染色讓這些塑膠袋的顏色更加漂亮,因為他們相信這些手提袋之所以會如此受歡迎,是因為背後這個美好的故事,商業化或是製造更多工業污染,只會讓一個純粹的善舉,失去了純粹的美好。

如果想看看這些手提袋,可以到Native by Native 這家以民族風服飾為訴求的英國公司的網站 http://www.nativebynative.co.uk ,點選BAGS,就可以看到經銷這些款手提袋。另外一家英國專門賣印度風產品的The India Shop,除了經銷之外,更進一步在網頁上( http://www.theindiashop.co.uk/acatalog/Eco_friendly_bags.html ) 把『原產地』--新德里貧民窟的垃圾場—照片放上去,這些買主都是因為看過現場後深受感動,而選擇成為經銷商的,一些西方人也因此主動到這個貧民窟做義工,更有各國的設計師,包括德國的Claudia von Hansemann,主動用做完手提袋剩下的廢料,進一步義務幫他們設計致造成皮帶、鞋子等週邊產品,真正做到『廢物的廢物利用』,也就是說,這對中年轉業的印度夫婦,因為從日常工作中發現問題,卻把問題成為商業契機,再將這個機會變成善心,促成了更多人的善行。

現實不是理想的匕首,因為機會無處不在,真正謀殺我們內在那個充滿理想的少年,原來是我們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