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2007.01.16 

張緒中(作者為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

力霸集團財務風暴近日似乎已逐漸延燒至亞太固網,檢調單位展開大規模的搜索後,更傳出公司早有遭掏空之虞。自此,改名前為東森寬頻的亞太固網公司這幾年來的種種怪現象,終於再次被媒體輿論重新放大檢視與質疑。

怪現象的背後,除了表面上凸顯政府監督管理嚴重失職外,筆者認為:它更深層地反應出政府在推動國家整體電信通訊產業的政策錯亂、作為「特許事業」的固網業務開放的一本爛賬,更讓全民再一次苦嘗政黨輪替後未斬斷的盤根錯節政商利益關係之惡果!

一九九九年,國民黨時代交通部以自由化為號召,正式宣布開放固網特許執照的申請,此舉吸引國內各大企業集團紛紛組成團隊投入競標,而又因開放固網市場自由化的一大目標乃是為了透過新業者的加入,加速國內寬頻網路基礎建設的更新與建置工作,加速台灣整體電訊網路的總體發展,因此交通部當年定下了至少四百億資本額的高申請門檻,幾家有意競標的固網經營集團當年藉此競相在資金市場上,打著固網事業未來美好的願景與報酬率,以發行股條方式大舉募集資金,台灣固網、東森寬頻與新世紀資通三家後來取得執照的業者,分別募集了九二二億元、六五七億元與四七五億元。

然而,這筆超過兩千億元資金所衍生的問題才正要開始。就在三家業者取得固網特許執照不久後,隨即傳出了民營固網公司並未立即將這筆資金投入相關建設,相反地卻將其不當挪作他用。媒體大幅報導更一度傳出檢調單位介入偵察。此皆起因於政府對民營固網業者監督與規範的嚴重不足,無形中等於提供了民營業者濫用募集資金的一大誘因。

交通部當年開放固網特許事業,聲稱將達成「跨大網路基礎建設、寬頻到府六百萬」的目標。依照契約規定三家業者必須在六年內完成建設一百萬用戶與迴路,然而三大集團在成功募得龐大資金後,多年來僅建設最容易的骨架網路。以亞太固網為例,骨架網路更是必須依賴台鐵做價投資提供其環島光纖網路資產;而卻遲遲不見手持特許執照的業者積極建設連結到消費者用戶端的寬頻網路。

最荒謬的是,政黨輪替後的民進黨政府在開放固網執照幾年後,眼見無法透過有效敦促業者佈建寬頻網路,當年「寬頻到府六百萬」口號更如過眼雲煙。竟索性於二○○三年底「M台灣」計畫中提出「寬頻管道建置計畫」,直接編列預算三七○億元,由政府拿納稅人的錢出來接手在全國建設六千公里寬頻管道,以期達成整合固網、有線電視、行動電話等管線埋設。

固網開放自由化至今已逾七年,當日韓等國已堂堂邁入光纖網路時代時,折騰了半天,台灣的國家電信網路建設的任務竟回到原點。對照如今亞太資金去向的疑雲重重,看在當年無法募集跨過四百億龐大投資建設門檻因而被阻絕於固網執照申請門外的業者,看在持續投入寬頻網路與光纖化建設的原國營中華電信眼裡,看在當年看好固網前景因而踴躍投資固網業者的股東眼裡,又豈能不讓人無奈搖頭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