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6-09-21 08:50 朱蒲青 閱讀(16714) 迴響(0)
台灣今天這樣的局面,該如何和平落幕?我不想說它是混亂的局面,而寧願說它是一個陣痛的過程?民眾本來就有權力透過群眾運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社會正常體制外,民眾尋求自力救濟的一種方式,而促成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往往來自於此。回顧台灣近二十年來的群眾運動,舉凡政治解放、司法改革、農民運動、環保議題,人權的進步?那一項不是這樣走過來?這樣爭取到的?
- Sep 22 Fri 2006 23:17
我們供養的政治人物 都在做什麼?
- Sep 22 Fri 2006 12:23
你的投資型保單,買對了嗎?
2001年第1張「投資型保單」引進台灣以來,一直是壽險業界銷售長紅的閃亮之星,穩佔多家外商公司銷售險種第1名。無論你早已擁有這項保險、投資功能兼具的商品,或仍在觀望,都該牢牢掌握這項當紅商品的特色。
文/黃采薇
- Sep 19 Tue 2006 23:53
刷卡紅利商品 兌換三大迷思
- Sep 19 Tue 2006 23:47
他山之石 : 醫療記者該多做功課
根據過去16年接觸國內醫療新聞的經驗,我發現國內的醫療新聞有一些嚴重的問題,問題的根源來自醫界和媒體兩方面。在醫師和醫院方面,是缺乏醫學倫理觀念和專業自律的精神。所以,我發現除了外電翻譯所得來的資訊較為正確外,很多時候,國內醫界所提供的不是太誇張或不正確的資訊,就是報導一些不值得報導的病例,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
- Sep 19 Tue 2006 23:44
你的房子『火災保險』夠力嗎?
- Sep 19 Tue 2006 23:37
去除房貸6大迷思 不動產變動產
- Sep 19 Tue 2006 23:36
報導精神病患,別亂猜病情
因為常在媒體寫稿,有段時間我常會接到記者電話,要求評論剛發生關於精神病患的社會事件。回答過一次後,我就請記者去找那些喜歡上媒體的同業,或想辦法讓記者吃軟釘子,電話就漸漸減少。有時有些記者好友面臨截稿壓力、找不到醫師詢問,才勉強回答一些專業問題,但也是千拜託、萬拜託別寫出我的名字。為什麼如此謹慎?因為精神疾病的異質性強,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時期可能會有相似的症狀。精神科醫師要「隔空診斷」,現實上不可能,也違反專業倫理。
- Sep 19 Tue 2006 23:35
國際義工的迷思
- Sep 18 Mon 2006 18:23
【維特專欄】信貸轉房貸 輕鬆好還債
- Sep 18 Mon 2006 18:17
活用OFF學 愈玩愈有競爭力
活用OFF學 愈玩愈有競爭力
整天忙,忙到找不出整塊的時間放鬆一下?
台灣惠普董事長何薇玲教你如何享受「隨時中斷」的樂趣,效法大前研一的「OFF學」,愈玩愈有競爭力。
- Sep 18 Mon 2006 18:14
城市度假 首選TOP10
2006.08.10 中國時報
黃麗如/台北報導
- Sep 18 Mon 2006 18:14
找廉價航空 幫你省旅費
2006.08.09 中國時報
黃麗如/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