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社論】 2007.01.20 03:05 am


新的一年開始,兩岸議題持續發燒;單單是以2007年兩岸關係展望為主題的座談會,便有經濟日報、中華歐亞基金會、民進黨中國事務部、遠景基金會及海基會等機構相繼舉辦。

許多論者認為,2007年兩岸關係要有重大突破,機會並不大;主要的原因是隨著台灣2007年底立委及2008年總統選舉,要政府大幅變更兩岸政策的可能性並不高;同時在總統大選前,對岸政府也偏向採觀望的態度,秉持著不與台灣中央政府談判協商,並持續透過民間企業或在野黨交流的方式給與執政黨壓力。因此,可預見的是,直航、兩岸金融監理、清算機制等須公權力介入的協商,大概都只會流於宣示,嘴上講講而已。

不過,延續去年的有關中國大陸第一類觀光客來台、及貨客運包機增加班次等則應有機會成行;我們看到現在許多觀光飯店及旅遊設施正大興土木,顯然是針對此而來。不過,這些業者恐怕忘了,即便開放中國大陸第一類觀光客來台,初期也只是每天1,000人,換算成一年有36.5萬個人天配額,以目前中國大陸第二、三類觀光客在台平均期7.5天計算,一年所增加的觀光客人數才5萬人次而已,這樣的人數很難達到觀光業者的規模效果。

依觀光局統計,去年來台旅客突破350萬人次,總計351萬9,827人次,較2005年成長4.19%,倘若以這樣已經不錯的成長幅度來推計,2009年來台觀光客可達398萬人次左右;但比起政府已宣示的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三年衝刺套案目標的520萬人次,還足足差了122萬人次。因此,若要達成2009年520萬人次目標,在未來三年內將中國大陸觀光每日上限人數提高十倍恐怕都不足以彌補差距。

基於此,在2009年觀光人數目標的達成上,除了得提高中國大陸觀光人數限制外,還得以此基礎捲動其他國家觀光客來台。也就是說,開放中國大陸觀光客,並不能完全企望其填滿目標缺口;而須更進一步利用這樣的人數或人氣,把台灣觀光資源或水準提升至另一層次,以吸引更多的其他觀光客來台。即便在同樣的觀光人數上,以目前中國大陸第二、三類觀光客在台平均每日消費238美元,與中國大陸觀光客在港每日平均消費584美元相比來看,台灣旅遊在品質的提升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如此,當我們在擬定相關配套措施時,無論是社會安全抑或觀光資源,就不能僅以每日1,000人基本觀光消費來設計。以目前的訴求來看,還是以阿里山或日月潭為主軸,但未來開放更多人數時,倘若每天都有幾千個大陸人集中在阿里山或日月潭邊,豈不很奇怪。事實上,中國大陸觀光客來台,經調查最感興趣的,並非純粹看風景,而是電視台多元的民主聲音及夜市小吃。

另外,台灣之美又豈僅止於阿里山或日月潭?例如,台灣的休閒農業旅遊便是亞太地區獨樹一格的休閒方式,不僅展現了台灣山林之美,也融入了台灣人民對於生活及自然的態度。說實話,要比風景漂亮,中國大陸可多著呢!但精緻化的休閒農場,恐怕多數的中國大陸人聞所未聞。目前來台到過休閒農場的觀光客以新加坡人最多,其次是馬來西亞、香港;其中,新加坡甚至平均每八名來台觀光客就有一人曾到休閒農場。

但我們多數人可能不知道,在上千家這樣富有商機潛力的休閒行業中,竟有近七成均未取得合法許可登記;所幸在去年底立法院已通過發展觀光條例的修正草案,預估未來可以解決大部分業者合法營業的許可問題。事實上,休閒農業只是代表性的案例,台灣仍存在著其他許多有實際需求,但因法規的限制,業者只能違規經營的案例;這樣的情形,當然也就無法期待業者會全心投資,作長期經營的打算。

總之,在中國大陸第一類觀光客來台前夕,安全配套固然重要,如何有個想法藉此機會讓大陸人更瞭解實際的台灣,也藉此提升台灣觀光服務水準,甚至捲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更是台灣長期發展的重要議題。

【2007/01/20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