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2007.01.20 03:15 am

「好萊塢電影設定的觀眾年齡層,往往只有15歲,大學生應該看看不一樣的電影。」中台科大助理教授林武佐教電影通識,透過淺白的哲學概念解讀影像,還讓學生也演電影,新的上課思維他的課大受歡迎。

37歲的林武佐說,學生時代喜歡看影像十分突出的「人間」雜誌,從而開始學攝影。讀碩士班時,他在報社當攝影記者賺學費。博士班畢業後,到中台科大(前身是中台醫專)教書,結合哲學與電影,讓學生解讀電影更有深度,進而愛上電影,能嘗試演戲、拍紀錄片。

林武佐指出,上他的課的學生來自技職體系,有的還是在職護士,大多沒哲學基礎,他上課儘量不用「主體性」等哲學名詞、少談哲學家,主要透過看電影、討論,並邀請導演現身說法。

他舉例,德國電影「蘿拉快跑」,同一個場景重複三遍,只不過主角一開始跑的方向有異,命運就此改觀,這其實很有哲學味,凸顯人的每一步、每個決定,都會影響生命。

上「台灣電影與現代思潮」這門課時,他要學生觀賞「光陰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天馬茶房」等不同時期的電影及紀錄片,除了邀請林正盛等導演到課堂演講,期末還舉辦成果影展,由學生分組演出片段。

當學生聽說,老師能邀請到柏林影展最佳導演林正盛來演講,都覺得很興奮,有一組人自告奮勇,演出林正盛導的「天馬茶房」片段迎賓,林正盛看到坐無虛席,學生還演戲,也樂得傾囊相授。林武佐說,有的學生不太看本土影片,但上過這門課之後,開始關心台灣電影。

【2007/01/20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