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饗宴
教孩子懂紀律,也別忽略他們的情緒
李翊菱
一群媽媽在網路上分享我的文章〈再忙都要陪伴孩子〉,她們有個普遍的憂慮與痛苦,就是孩子不能主動做功課。一位母親說:「我常因兒子不肯『腳踏實地』做好功課而生氣,如果能主動做完功課,我便有更多時間陪伴他們。但總要我要求、威嚇、生氣,他們才肯做功課。」
在這位母親的心聲中,我解讀到另一個訊息,那就是她和許多職業婦女一樣,也渴望擁有個人時間做自己的事。俗云:「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人生常常面對兩難局面,必須懂得抉擇。
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抉擇構成。生活中教導孩子紀律、責任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孩子的情緒。台灣多數家長把「做功課」視為孩子放學後的首要責任,卻忘記孩子回家後想對父母撒嬌、擁抱的渴望,以釋放一天的學習壓力。父母總是急切地要求孩子完成大人的期待。
越戰期間,許多難民逃到美國。據美國教育關懷單位的調查發現,這些難民孩子大多名列前茅。完全不懂英語的越南父母們,只會做一件事情,就是當孩子做功課、讀書時,在身旁安靜地縫衣做手工,從不過問催促;每天一起吃飯、聊天,孩子內心極為安頓。反觀白人家庭,大都是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重視生活消費,必須忙於賺錢,陪伴孩子的時間自然也少,只好任其發展。
人生要懂得抉擇。方法一:降低物質生活的需求。一心追求財富,容易失去生命的重心。如果希望擁有快樂生命,父母親就要省下更多時間,用心陪伴自己與孩子。沒人規定必須親自做飯才是好父母,若情緒緊繃,不妨帶著孩子吃館子,此時也不要過問功課。方法二:創造溫馨時刻。選擇固定時間,利用大餐桌全家聚集,各忙各的事。孩子寫功課,父母看書,而不是一邊整理家務,一邊怒吼孩子做功課。
陪伴孩子不必等他做完功課。用心陪伴孩子,將零碎時間湊出來的關懷,化成完整的愛。成長需要引導與等待,與其在「做功課」上爭執,不如放下情緒,了解孩子是否有學習困難。仔細觀察、明白需求、正確引導,才是父母應有的態度。
- Jan 16 Tue 2007 06:40
陪伴孩子開心做功課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