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醫生第二春?

■ 趙凱

中國承認台灣醫師證書,同意合資開設醫院等利多,導致台灣醫界的樂觀遐想,認為前進中國是擺脫當今醫療產業景氣低迷的唯一選擇。但必須注意的是,免費或低價醫療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特色。台灣醫界可能將面臨比健保更可怕的泥淖(中國醫師的薪資約為台灣的十分之一不到)。光靠台商及家屬並不足以支撐一家中型醫院,在台灣不繳稅的台商,是否應繼續享有境外健保的照護,也必將是未來的一大重要爭議。

中國不可能坐視單方承認台灣學歷與證照而得不到相對的回應。要解決台灣的健保困境,身為醫事人力仲介業者的立場,反而希望政府同意引進中國醫護人才,平均約為四至五萬的月薪(醫師),約為一萬的護理人員月薪,可以徹底解決當今台灣醫院難以經營的困境,但台灣五十年來的醫學教育與訓練體制也將一夕瓦解。台灣醫界應當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自我省思。

日本早在一九八七年即減招醫學生二十%,台灣欠缺遠期計畫,無限擴張的結果每年達一千三百名畢業生,遠超過社會所需。健保未能合理反映成本更是雪上加霜。產業外移將導致長期的景氣低迷,醫療市場的萎縮將是必然趨勢。如何藉由品質、品位、品牌創造特色勝出─這是存亡之爭,台灣醫界無人能免。人口老化,六十五歲老人佔人口十%,老年醫療是一個重要的市場,台灣醫界將根深植台灣,尤其中年世代的台灣醫生,沒有理由不作出回饋,發展偏遠村里醫療,提供老人安養照護,這是繼急診重症醫療市場之後,台灣醫界未來的努力目標。(作者為醫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