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01.02  中國時報

◎黃國洲


隨著四時運轉,棒球季節也有春耕、夏耘及秋收,當然更有歲末的冬藏。二○○六年的台灣棒球,算是不錯的好年冬:王建民在大聯盟揚名立萬,成為史上首位奪下勝投王的亞洲投手;郭泓志奇蹟式復活,季末成為先發主力;胡金龍和陳鏞基連袂出席「未來之星」明星賽,大聯盟之路指日可待;旅日新秀姜建銘和林威助表現不俗,頗有崛起之勢;La new熊展現非凡鬥志,在亞洲職棒大賽中替中華職棒爭光;洲際盃關鍵之役,中華隊戰勝古巴進入決賽;亞運會上,台灣終於超韓趕日拿下史上首面棒球金牌。

雖說時勢造英雄,可○六年若是少了王建民這位光彩奪目的巨星,不知整個台灣社會將黯淡多少?他的十九勝,振奮了千千萬萬顆台灣民心,也蓋過了不少令人鬱悶的政治新聞。美國棒球作家克林姆曾說:「對美國棒球迷而言,一九四一不是發生珍珠港事件的年份,而是狄馬喬的連續五十六場安打與威廉斯打出四成零六打擊率的那一年。」多年之後,台灣人可能已把這些紛擾不堪的政治惡鬥拋諸腦後,但相信他們不會輕易地忘卻王建民這一年的精湛演出,二○○六年的台灣簡直可紀元為「建民」。


還記得三月春寒的台灣棒壇?首屆的世界棒球經典賽在東京舉行第一輪預賽,中華台北先喝清湯二分見負南韓,又以三比十四慘遭日本提早剃頭,結局是跨不出「亞洲」,無緣晉級「世界」。而且,這是繼前年的首屆亞洲職棒大賽,連續兩場比賽都被日本提前獲勝,足見兩國職棒水準差距之大。恥辱的印記當然戳在中華職棒大聯盟的頭上,賭博陰影尚未擺脫,球季未開打又遭此重擊,雖有旅美巨砲陳金鋒返台加持,但各界咸認獨木難撐危樓。

球季即將甦醒,台灣職棒卻使人灰心,近鄰日本的旅外選手呢?不是為傷所困就是稍嫌稚嫩,長駐一軍主力的台灣球員幾成絕響。太平洋的另一端,為數不少的追夢人大多還在小聯盟奮鬥。而旅美第一波的四名元老中,只有○五年已獲八勝的王建民最值得期待。可是身處財大氣粗、眾星雲集的洋基球團,王建民真能站穩先發投手丘,名列固定的輪值圈嗎?這是當時許多專家的疑慮,台灣球迷更是忐忑不安。

乍暖還寒的春季賽事,建仔身手尚未熱開,表現並不搶眼,一入五月,及時回復沉著本色穩住戰果,輪值地位已不容撼動。而當初美國媒體評估王建民可能成為一位年度十五勝的投手,以及洋基捕手波沙達聲稱他是洋基未來王牌等驚人之語,也仿如預言般逐漸逼近。只是,誰也未曾料想到,最後的結果更超乎他們的預測:○六年就已獲勝十九場,王牌身手提前到來。建仔以一飛沖天的戰績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成為大聯盟首位最多勝的亞洲投手,他還只是個二年級生而已。

烈日當空的仲夏球賽,原本就已火紅,在「台灣驕傲」的光芒照耀下,熱潮更在太平洋兩岸延燒,細數國內多少媒體拿他做了幾次頭條,便可明白這是多罕見的奇景。無獨有偶,三折其肱的郭泓志也在九月踩上道奇先發行列,創造出另類的「台灣奇蹟」與王建民相互輝映。而兩人在季後賽的先後登板,更將台灣的棒球熱度燒到最高點。雖然台灣棒球過去也有不少榮光,可在最高殿堂的美國大聯盟揚眉吐氣,還是頭一遭,○六年適逢台灣棒球發展百年,真是完美的機緣巧合。

秋風蕭瑟,無球可看的球迷更覺寂寥,尤其王郭二人僅在季後出賽一場,讓人意猶未盡。幸好,台灣棒球還有幾場「延長賽」可看。首先在東京登場的是第二屆亞洲職棒大賽,緊接著台灣又是本屆洲際盃的主辦國,最後登場則是杜哈亞運的金牌爭霸戰。三場戰役,台灣的成績分別是二、三、一,堪可告慰國人,特別是史上首面亞運棒球金牌,如同替這一年的台灣棒球賽事寫上圓滿的句點。勝固欣然,可在歲末年終仔細檢視台灣棒球的倉廩,真是糧廣餉足嗎?

年初經典賽時,鈴木一朗發出豪語:三十年內日本仍是亞洲棒球龍頭。此話雖嫌狂妄,但以日本隊在最近三次國際賽事中的表現來看,就非得承認大和民族確實有臭屁的本錢:一支業餘球員成軍的代表隊,即可威脅台韓兩國的職業明星隊。與台韓相較,日職發軔甚早,遠在一九三六年,而且制度完善人才輩出,無怪乎美國人肯花驚人的「入札金」,將松◆大輔待為上賓請進大聯盟,反觀台韓兩國的逐夢者還得苦哈哈地從小聯盟一步一步往上爬。

日本棒球的發展經驗是,國內職棒為主幹,往下紮根是基層及業餘棒運,開花結果則是傲人的國際戰績與世界級的明星選手。視棒球為「國球」的台灣呢?基層萎縮、業餘凋零,職棒開打十七年仍原地踏步,百廢還是待舉,涉賭疑雲層出不窮,以致於連冠軍球隊都會(想)解散。國內職棒無前(錢)途,因而「來來來,來打球;去去去,去美日。」成為球員的首選。不過,羸弱的職棒體質正好授人以柄,美日棒球強權可予取予求,幾十萬美金就能簽下一位「王建民」,幾百萬日幣便可挖走一名「郭泰源」去日本唸高校。

昂貴簽約金或競標價的前提是有無次佳的選擇。日職明星球員的身價原本不菲,想要挖角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而拉丁美洲年輕小球員低廉的賣身契,則是不來拉倒,反正供過於求。以台灣近年來旅外球員的趨勢來看,似有「拉美化」的跡象,而積弱不振的中華職棒正是最大幫凶。

此一現象究竟會引發何種效應尚待觀察,有人認為這是棒球國際化的大勢所在,應樂觀其成;有人卻深表悲觀,指出台灣棒球環境與拉美各國大不相同,一旦掏空殆盡,將難以為繼。該何去何從?這是未來台灣棒球發展的一大課題,也是中華職棒能否存續的重要關鍵,值得所有關心台灣棒運的有識之士深思。(作者為棒球文字工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