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的老伯,過去有膽結石、糖尿病及攝護腺肥大的病史,進來主訴是上腹痛、拉水便及發高燒兩天。後來腹部超音波發現膽管腫大並且周邊有發炎積水現象,經主治醫師抽取積水後,病人腹痛情況改善,後來也不再發燒了。積水外觀為黃濁,經驗判斷應已發炎一段時間了。後來病人雖然沒有發燒,即使膽囊積水規律地抽取,但腹痛又開始發作,後來甚至進展到腹部肌肉壓痛、變硬。經會診一般外科後,認為有開刀之必要性,經由一般外科醫師向病人和家屬解釋過後,同意開刀。手術後,現傷口癒合並出院,繼續門診追蹤治療。

一開始解釋病情的時候,就把高度懷疑的診斷讓病人及家屬知道,並告知可能的內科及外科治療方法,讓病人及家屬了解,並把告知不會優先考慮外科治療的原因:病人發燒已改善,加上病人年紀大,並不建議開刀,先予以內科療法。後因病人腹痛加劇,當時雖沒有Murphy's sign,但仍高度懷疑是膽結石造成的急性膽囊發炎,經過和病人及家屬討論過後,決定會診一般外科來評估開刀之可行性和風險性。

充分告知病人病情及可能的治療方式及考慮的因素
若一開始就會診一般外科醫師,病人及家屬可以接受嗎?那我一開始就住一般外科病房就好了啊?是不是急診醫師轉錯床?還是你判斷錯誤?當然病情不穩定及需急救的病人當然是以搶救病人為優先!但像這位病人直接外科開掉能接受嗎?大部分的病人都視外科手術為最不想要的治療,因此常造成病人最後一線的治療。如何讓病人了解病情並同意接受手術這也是門藝術!會診外科時機也是一門學問,什麼時候要會診,會診的目的都必須讓外科醫師知道!若什麼檢查都沒作,什麼鑑別診斷都沒作就會診人家,除了表示自己的學識不足,更表示照護的不用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