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長劉維琪日昨在第二屆高職及技專校長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指出高等教育的兩大危機,這兩大危機其一為少子化效應,其二則為畢業生就業能力不足。劉維琪引用青輔會的調查,今年大專畢業生有4成認為當初選錯科系,同時有3成雇主不滿意這些畢業生的表現,因此,「學用不符」是國內高教的一大問題,甚至,國內大專課程不只不符業界需求,連學生考證照及升研究所,都要花幾萬元補習,更顯示了大專課程不能不改。
劉維琪董事長在這場演講中所指出的兩大危機,第一項屬於客觀情勢的變化,這一部分,爭議應該不大;然而,第二項所謂的「危機」,卻牽涉到了主觀價值上的判斷,非常需要好好的討論、辯證一番,特別是劉維琪身為高教評鑑中心的董事長,從這個學年度開始、以5年為一週期輪番進行對於大學系所的評鑑工作,而這項評鑑由於將牽動系所的退場機制,因此將會對於大學系所的發展起到重大的作用,也因此,劉董事長的這番認知,就更不能等閒待之。
首先,所謂的「學用不符」,在這裡牽涉到了兩個面向,第一是有4成的大專畢業生認為當初選錯科系,第二則是3成雇主不滿意畢業生的表現。就前者而言,造成「選錯科系」這樣一種結果或主觀認知,它的成因其實相當複雜,可能是畢業後準備就業時發現工作機會有限,從而產生此一感嘆,但這並不能代表該生過去4年的學習和訓練是有問題的,甚至,僅以就業一項來評估是否「學以致用」,根本是對於大學教育的扭曲,使得多元化的大學教育目標反而被「就業率」一項指標所取代;同時,即使畢業生無論從性向、學習興趣、學習表現、學習成果以及就業難易等多項指標來衡測「學用不符」為真,這也不能一口咬定是大學教育的問題,中學階段時的選擇錯誤不是更根本的因素嗎?而就後者而言,3成雇主不滿意,換個方向問,其他7成呢?而且,雇主的不滿意因素為何?我們是否適宜使用雇主滿意度來作為衡量大學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這些,處處都充滿了疑問。
那麼,「連學生考證照及升研究所,都要花幾萬元補習,更顯示了大專課程不能不改」,是不是就真的可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呢?事實上也未必。因為,所謂的考試就是針對幾個特定科目所舉行的一種測驗,它與大學教育的性質、精神和目標並不是一回事,因此,為了針對這些特定科目來特別增強其應考能力,而花費數萬元到補習班補習,是頗為合理與自然之事,並不能用其說明大學教育的失敗,而是二者根本是不同的邏輯、有著不同的目地,況且,補習的成效究竟如何,也並未經過嚴格的實證研究證實。如果因此而認為大學教育有問題,恐怕將會更為扭曲目前已然嚴重質變的大學教育,而「以考試引導教學」就將不只是當前中小學教育的問題,也即將成為大學教育的夢魘!
坦白講,開始鳴槍起跑的系所評鑑,在某些方面已經扭曲了大學系所的正常課程進行與發展,這一部分,不在我們今日的討論範圍,因此姑且不表;但是,如果一個掌握系所評鑑方向的機構的主持人對於大學教育有這麼多偏頗的認知,那麼,對於這一令諸大學屏息以待的系所評鑑,將會對於大學教育產生何種不利的影響,真的是令人感到不寒而慄了!
- Oct 24 Tue 2006 23:57
何謂「學用不符」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