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裕泰相信當良醫比當名醫重要。他走出醫院,進行台灣與世界義診

●黃瀚瑩採訪

今年醫療奉獻獎得主張裕泰,曾是和平醫院的抗煞英雄,他的名字仍讓人記憶猶新。台灣早已走出陰霾,張裕泰則從國內走到海外,義診足跡踏遍世界,奉獻的腳步從不曾停歇。

張裕泰最難忘的童年回憶是,「晚上常被急促地敲門聲驚醒,不管多晚,父親總是拎著醫師包、手電筒,騎上腳踏車就匆匆出門看診,無論幾點回家,隔天早上照樣拉開診所大門。」當時的木柵,是個尚未開發的小鄉鎮,只有兩名醫師,他的父親──張炎虎便是其中之一。張炎虎視病如親、不計貧富的作風,備受鄉里敬重。如此良醫風範,深深影響了張裕泰,他因此從小立志要成為和父親一樣偉大的醫師。

中國市政專校公共衛生科畢業後,張裕泰赴日攻讀醫科,人生地不熟,也不諳日語的他,花了一年功夫苦學日文,隔年考上日本國立岐阜大學醫學系,畢業後進入信州大學,攻讀甲狀腺醫學碩、博士。求學時期,教授認為學生「不能只留在醫學中心」,於是張裕泰被分派到日本中部,展開實習生涯。一千多人的小村落只有一座中型醫院、一百張病床,醫師必須身兼數職,從麻醉到開刀一手包辦;鄉下地方供電不穩定,只要遇上大雪、颱風、水災就會停電,得靠護士拿著手電筒照明開刀,張裕泰首次體驗到偏僻地區醫療資源的匱乏。

「醫師該把別人的家庭,當作自己的家庭一樣重視,」張裕泰說。第一次在日本過年,年夜飯時間接到醫院急電,他立刻放下筷子,趕赴開刀。他對妻子說:「如果我現在陪你吃年夜飯,就會有一個女人,一輩子沒有丈夫陪伴吃飯。」此外,日本人一板一眼的做事方法,也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學長要求我一定要比教授早到,比教授晚走,因此習慣了早出晚歸的訓練,」張裕泰說。

一九八九年,張裕泰學成歸國,日本醫學博士的光環,讓他成為諸多醫院聘請的對象,但他卻選擇當時尚未翻新、急診室前空地總是擠滿遊民、患者多數是低收入戶的和平醫院。「當時朋友好奇地問我,為什麼選擇『貧民醫院』?」然而,張裕泰秉持著父親的理念,毅然決然投入,一待就是十七年。

期間,他為了推廣醫學常識,除了投稿報章雜誌,發表多篇甲狀腺、乳癌宣導外,細心與體貼的看診態度,也備受患者推崇。不少病患指名張裕泰看診長達十幾年,也曾有患者嫌和平醫院設備簡陋,不敢開刀,最後因為信任張醫師,才克服內心的疑慮。
張裕泰陪伴和平醫院度過SARS 陰霾,從封院第一刻堅守到最後,主動打掃環境,整理隔離衣物、口罩等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工作。「這段期間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張裕泰說,「我體會到生命的寶貴,做人沒什麼好計較的,應該無欲則剛,手心向下最快樂。」

其實,早在SARS 爆發前,張裕泰為了傳承父親善舉、回饋社會,成立了「張炎虎社會福利基金」,除了在文山區的社區義診,包括九二一地震,納莉、敏督利風災,都可見到他的身影。

不僅如此,張裕泰義診的範圍更跨足海外。一九九六年,他加入台灣路竹醫療和平會,第一次海外義診,是內戰後的賴比瑞亞。「到了賴比瑞亞,遠看風景很美,近看才發現牆上都是彈孔,房子沒有屋頂、電線桿沒有電線,」張裕泰回憶,當地瘧疾猖獗,一天有上千難民湧向醫療團,讓醫師們措手不及。

「從此就像吃嗎啡一樣,義診上癮,」張裕泰從此每年自費出國義診數次,足跡遍及十多個國家。一次次的義診,讓他格外珍惜現在。在甘比亞,父母抱來已無生命跡象的孩子,急救了三十分鐘,仍然宣告死亡。父母默默地抱走孩子,臉上沒有太多憂傷,只有無奈。這一幕,讓張裕泰感觸良多。「生命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我總提醒孩子要惜福,有幸生長在富裕的國家,更不能白白耗費寶貴的時間,」張裕泰說。

二○○四年馬拉威之行,讓張裕泰險些送命。他回國後發燒,起先以為感冒,但陸續出現顫抖、黑尿現象,最後確定罹患惡性瘧疾,首次罹患死亡率為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所幸住院一周後康復。出院不久,他又匆匆前往南亞海嘯重創的斯里蘭卡救災、義診。

對他而言,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成長。在這些偏遠地區,他學到很多課堂、書本上學不到的醫療知識,例如靠著經驗的累積,學會辨識非典型瘧疾病徵;發現昏睡症並不像教科書描寫的一睡不醒,他在甘比亞,看到昏睡症患者仍意識模糊地行走。「我常跟年輕人說,如果可以到非洲當替代役要放鞭炮慶祝,」張裕泰說,「經驗是讀再多書也得不到的。」

當然,張裕泰也曾產生懷疑,畢竟醫療團只能短暫停留,遇上惡劣環境只能開藥,無法動刀,能力畢竟有限,究竟對當地有多少幫助?「我後來體會到,醫療團除了實際幫助當地居民,有安定人心的作用外,也扮演『種子』的角色,啟發更多人的惻隱之心,」張裕泰說,「好比路竹會首開先例投入台灣原住民義診後,便有許多團體陸續加入。」

張裕泰柔軟的心,可見於對待病患的態度。他相信「成為『名醫』容易,當『良醫』困難」,除了協助病患對抗病魔、減輕痛苦,還要注意病患的心理。

「現代醫師與病患關係不佳,就是因為醫師不願多花一點時間,多說一句關心的話,」張裕泰說,「醫學是藝術,也是哲學。醫師必須同時扮演藝術家、宗教家、哲學家的角色。」張裕泰行醫的堅持與藝術,仍將隨著一次次的義診腳步,散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pnoi 的頭像
    bpnoi

    bpnoi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