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理財首重風險評估 ( 2006-04-19 ) 友善列印∣ 關閉視窗


記者陳麗珠/專題報導


每個人都期盼自己的財富能夠一夕暴增,但這樣的機會是微乎其微,最踏實的方法還是日積月累才可靠。

銀行理財專員表示,要讓資產增加第一步就是做好理財規劃,然後按表操課,包括事前的自我風險承受度評估、商品風險評估,瞭解自己的需求之後,選定合適的投資組合,然後進場試試身手,尤其在投資後,可別將管理工作丟給銀行理財專員,自己還是要定期追蹤績效,適時調整配置,才能讓資產的效率發揮到極致。

銀行理專說,要讓資產達到較佳的運用效率,不理不睬絕對是下下策,透過完整的理財規劃,才可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以及理財目標,找到最適合的理財商品,例如退休規劃與子女教育基金的商品選擇不盡相同,因應結婚基金與留學費用所搭配的理財商品自然也不同。

理專建議,理財規劃首先就是要瞭解對於投資風險所能承受的高低程度,包括年紀、收入、家計負擔都是評估重點,只是民眾對自己實際的風險承受度,往往與原來想像的不一樣,聽到某一區域的基金大漲,未深入瞭解風險,就搶著進場,其實「高報酬總是伴隨著高風險」,這是萬古不變的法則,所以,除了事前對自我風險承受度進行評估外,事後也要針對報酬率重新檢測風險承受度,最保守的作法就是先從「較穩健的商品」下手。

有人把理財規劃交給銀行理財專員之後,就不再關心資產變化,這樣的觀念不正確,想發揮資產的最高投資效益,自己也有必要做做功課,瞭解投資區域政經情勢,全球景氣變化等,並且定期追蹤、檢討,這些都是一定要做的事;觀察一段時間後,績效差的投資可以考慮調整,績效好的投資也可依據經濟情勢研判,進行部分投資獲利了結。

理財專員強調,儘管有些民眾手上握有的資產可能不多,理財不一定要透過理財專員,可以將銀行當做諮詢對象,多吸收投資資訊,並且養成事前規劃的習慣,這樣投資理財比較有章法可循,並具有管理上的便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pn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