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UBASA 的台東苦悶筆記
台東好!空氣好,風景好,就是心情不好...
« ROOMBA | 回到主頁面 | 下雨天週日的休閒活動 »
July 04, 2006
我是澳客
這兩天放假比上班還累,因為媽生病了,平常都在外面照顧別人父母,這次正好回家,總算可以為自己媽媽做點事。或許我不是個很爛的醫生,但在其他醫生眼裡,應該是個很爛的家屬。
媽媽前一天腹痛嘔吐,清晨開始發燒,他自己以為是感冒,本來想說天亮再去急診,不過自己躺在床上想了一下,萬一是急性膽囊炎,那就不好玩。送到急診,抽血一驗白血球果然很高,但是急診醫師解釋,嘔吐也可能讓白血球變高,建議症狀治療,想想可以接受,媽也說他比較舒服了,就拿藥先帶回家觀察。沒想到回床上睡不到兩個小時,妹妹就來敲門,說媽冒冷汗喊頭暈,趕緊上樓一摸脈搏,血壓很低,拿出血壓計(強烈推薦microlife百略這家做的血壓計,字很大操作又簡單方便)快速一量,果然只剩下87/53,剛剛出院還有150/70咧,不要是敗血性休克啊。背著媽上車再往急診跑。不知道這家醫院的神經粗還是很冷靜,對於血壓低的病人,還真是處變不驚,本以為醫生會先上來看病人做處置,想不到檢傷的量完血壓後,還是小姐接手。好,沒量體溫,先上IV都可以接受,我建議說,有發燒白血球又高可能是敗血症,要不要順便先抽血液培養,小姐禮貌的回答說:『醫生沒開。』廢話,你醫生又不過來看怎麼會開?然後又再留了一次CBC生化,五點來的時候已經抽過了,難道這兩個鐘頭會有什麼大變化改變你的診斷嗎?果不其然等醫生看完開單子,小姐又來抽另一隻手,本來一針可以搞定的事,就要搞成三針,一面看一面在想,我以前是不是也讓病人這樣無端受苦過?
打完IV居然慢慢滴,血壓都只有80出頭,醫生還在電腦前也不過來看,現場也沒看到什麼需要緊急處理的病人啊,或許在忙著打其他病歷還是什麼吧?反正不管了,自己先把點滴全開灌水,把血壓先撐起來,等到醫生甘願走過來,都快滴掉半包了,連個EKG或是BP monitor也沒上。好吧,每個醫院有每個醫院的風格。可是如果今天不是我跟來,或者是其他病人的家屬不是醫生,那血壓繼續往下掉,甚至collapse了搞不好還當在睡覺。一面看著他們的處理,一面趕快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提醒小姐是不是該做這個該做那個,我知道這樣做很討厭,又不是本院醫生,order什麼東西。不過,看到這樣慢條斯理又摸不到重點的處理,已經盡量壓抑情緒不生氣了。醫生也不主動來告知檢驗結果跟診斷,還是我去問他,最後的診斷就如一開始告訴他我的臆測一樣,處理就是住院打抗生素。這時候很感謝長庚給我的訓練,以前在急診的苦操,變成最寶貴的經驗,或許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願意去那邊排隊等,就是即使不是作對百分之百,但是有八九成的病人可以快速得到處理。
住院後,小姐對我直接報病史給他們聽也很好奇,因為用了很多英文,不知道到底是哪邊來踢館的,應該是早上匆忙鬍子沒刮,穿著白T恤內衣跟七分短褲拖鞋就衝出門了,難怪說我是醫生也沒人相信。看我媽已經很痛苦虛弱了,經不起一再地問同樣的問題,所以乾脆念給他們寫。住院醫師似乎沒看過急診的病歷,問題都不在重點上,已經做過的檢查又重複一次。或者是因為看到急性膽囊炎的診斷,幾乎每個進來的醫生護士都在問『你肚子還痛嗎?』,而事實是媽入院後從來沒主訴過肚子痛,主訴應該是發冷發熱,低血壓吧?雖然看他的問診跟體檢都有點荒腔走板,但這對住院醫師來說是學習過程,我試著不打斷他的問診。
他做完PE後轉身就要走,我急忙叫住他:『你可不可以告訴我,你的診斷或猜測是什麼,治療計畫是什麼?』
我不敢相信居然聽到『消化性潰瘍』這個診斷,還問我們要不要做胃鏡?不講還好,一講不知不覺又變成總醫師了。
『你覺得消化性潰瘍應該發燒嗎?』
『如果有合併感染也是有可能的。』
那應該已經胃穿孔變成腹膜炎了吧?不然血壓為什麼會降低?還是要說現在躺在床上這個人是感冒又胃潰瘍?難道不可以找一個病症解釋所有症狀嗎?
『那也可能是胰臟炎。』媽前一晚有上腹痛傳到背後而且嘔吐一次,我同意這個猜測,
『但是你看澱粉酶及脂肪酶有高嗎?急診的超音波也沒看到胰臟有腫或周圍有水啊。』
『這...你是醫生對吧?你也可以把病人帶回你的診所治療,不一定要在我們這邊做。』
聽到這句很想發火,但是我跟他說明不是要刁難,只是想跟他討論一下治療方向。
『我只是個resident,治療計畫你可以明天跟主治醫師談。』
『好吧,那你可以告訴我,現在打算怎麼治療嗎?』
或許是緊張,但是antibiotics的給法我可以接受,但是他開出一個NPO的order,結果一天只給兩包台大五號。
『你只打算給NPO的患者這麼多水嗎?』說實話對這種連Washington Manual 前三章都沒看熟的R,已經不太想再教學了。或許真的是R1吧?(如果不是那老師該打)這位大哥回去後果然很天才的開了4瓶IV,要小姐在10 個小時內灌完。早上掉血壓在急診已經灌掉六包以上,我是覺得一天一千cc不夠才建議你斟酌看看,但也沒叫你半天把他灌完啊,口服藥開的也很奇怪,不過已經不想再針對這些味素藥找他麻煩了,反正除了orz還能怎麼樣,這邊又不是我的地盤,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護理站裡大概我已經黑掉了吧?搞不好交班本上還要寫,『家屬是醫生,很難搞。』可是我真的不是要刁難或是怎樣,畢竟也只是個鄉下小診所醫生,哪裡敢電地區醫院的醫護人員啊?而且每次麻煩完人家都有記得說謝謝喔。
第二天一早,並沒有看到住院醫師來看病人,以往自己的習慣(或者該說在長庚時大部分同事也是這樣)都會早上先看過病人或前一晚的護理記錄,看一下新病人再去晨會,這樣晨會完查房才報得出東西,或許這個住院醫師也太忙了吧?主治醫師一進門還是問『你肚子痛嗎?』答案當然是不痛,『那很好。』好什麼啊?對於昨天半夜又發燒起來完全沒有聞問。然後可能要急著看門診做檢查,轉身跟飛也似的逃走,趕快叫住他,『X醫師請教一下,你對我媽的診斷到底是什麼,治療計畫呢?』匆匆丟下一句『就急性膽囊炎啊,要打抗生素。』還想多問他的其他鑑別診斷,他只交代助理要做超音波,然後跑掉了。腦海中忽然湧起很多網路上對醫師不友善的文章,所描述醫生的形象,頓時感到五味雜陳,在看病人的時候,我有沒有對病人及家屬這樣做,讓他們有不好的感覺呢?是不是都急著離開患者,不願意多傾聽一下呢?大部分時間我應該都是很囉唆的把檢查結果,目前的診斷,跟將來的計畫向病人及家屬解釋,還會一再確定他們聽懂講的是什麼,不過不知道有些時候很忙很累,會不會也是這個樣子?
做超音波,更加證實診斷,不過順便掃到腎臟,告訴我『這邊有水腎。』早上在急診的超音波我也看過了,其實只能算有點腎盂擴大,但是重點是什麼?我是腎臟科不至於連這點差異都被矇,所以提醒他,『要不要看一下他的膀胱,灌這麼多水,現在是漲尿』『喔,對,漲尿也會讓腎盂比較大一點。』做完超音波,問我要不要『順便』做胃鏡。我說可不可以告訴我做胃鏡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要看潰瘍,今年的健康檢查連糜爛性胃炎都沒有,『沒關係,不想做就算了。』跟急診要給我媽打止痛藥一樣,我問這藥的目的是幹嗎,小姐說止痛,我說病人沒有哪裡痛啊,他就去問醫生,回來的回答也是:『如果你不要就不打了。』我不太高興的是,這裡的醫生從來不跟我解釋為什麼要給這個藥為什麼要做這個檢查,一旦我要求他們解釋,就是這句回答。澳客就會追問,那為什麼又可以不用了?既然給也可以不給也可以,那當初在做這樣處置的時候你的想法又是什麼?
這次媽媽的住院,其實很感謝這些醫師,他們給我一個省思的機會,穿上白袍時,會更加注意這些細節。如果我的任何問話或是舉動,讓這兩天照顧我媽的醫師感到不痛快,還請你們見諒,或許當醫師跟當家屬的心情的確不同,而我恰巧比一般家屬多懂一點點,對於你們跟我的節奏不同或者會急一些,但真的不是去踢館的,轉回台東也不是有什麼比較高明的治療方法,只不過照顧方便。大家不要學我當澳客,但是我覺得如果你的醫生查房只是沾醬油打招呼,必要時,你還是得把該問的問清楚。
由 TSUBASA 發表於 July 4, 2006 12:05 AM | 引用
迴響
題外話--
想到以前當兵時在外島
常坐飛機來回
有時候小架飛機晃很厲害
沒聽到有人斥責或是去和駕駛討論如何開飛機的
畢竟人家是專業呢!
大家還不是乖乖坐好
Posted by: 無聊的人 發表於 July 11, 2006 04:09 AM
不是我要開order,只是善盡家屬的職責,請醫師告訴我每個處方跟藥物的理由。大多數病患真的很乖,給他什麼都送到嘴裡,所以才會有給錯藥的醫療糾紛。
如果那位住院醫師可以說明為什麼NPO只要給兩瓶IV,而且合理的話;或是主治醫師可以說明有什麼理由非做胃鏡不可,我還堅持只有我講的是對的,那就真是超級澳客。或許這也是一個警示,大家開始做防禦性醫療,如果病患家屬有疑問,那就乾脆不要做,少做少錯,倒楣的還是病人。
Posted by: TSUBASA 發表於 July 10, 2006 09:49 PM
To Bumanzu:
其實真正的PGY制度並不是像我們現在這種齊頭式平等的訓練課程,剛剛上網搜尋了一下美國的相關制度,其實在美國那邊他們各科run的PGY課程不盡相同,以McGill Post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http://www.medicine.mcgill.ca/postgrad/programs.htm)為例,麻醉科的PGY1要run三個月的麻醉科,三個月的小兒科,還有四個月的內科(ICU, CCU, emergency and ward),PGY2是在麻醉科受訓,PGY3在內科,而PGY4回到麻醉科受次專科訓練;眼科的PGY1則是以內科為主,並選修至少四個月的相關選修科別(neurology, neurosurgery, neuroradiology, endocrinology, dermatology and rheumatology).其他的科別有興趣大家就自己看看吧...
當然我是相當贊成把clerk給廢除的,幸虧當年我也是run了intern1跟intern2,才能讓我撐過內科R1的這一年啊~~另外,看來好像有不少ER doctor都應該回內科來受個訓吧...昨天值班才接一個new p't,病人咳嗽痰多CxR在LLL有發現白血球也上升了,結果因為GOT高所以收給GI,診斷連pneumonia都沒有..=.="
回到原題,看到T大的例子讓我覺得跟家屬解釋真的是相當重要的,但是現實生活中會遇到T大這樣的家屬實在是少之又少,絕大部分的家屬不是不想聽你講這麼多,不然就是聽完你講這麼多後又問你重複的問題,擺明就是剛剛沒聽懂...我猜就是這樣的狀況讓許多醫師漸漸忘了怎麼跟家屬解釋及說明吧...不過那個值班醫師也太白目了一點,要是我就直接把電腦推過來請T大開order吧...:D
Posted by: 大頭 發表於 July 10, 2006 01:39 PM
我覺得大家都搞錯了,這篇不是在說我是什麼好醫師。
沒看到標題嗎?『我是澳客』
一面要反省自己在當醫療人員時,應該考量患者及家屬的感受。也該反省自己在遇到這樣澳的家屬時,我該用什麼態度應對。或許是經歷過醫療糾紛,所以我會特別去注意這種醫病關係。
Posted by: TSUBASA 發表於 July 9, 2006 10:36 PM
TO 小璇:
Dr.T是"看到別人的態度會反躬自省的醫師",沒錯!
但是你這句"看到別人的態度會反躬自省的醫師實在不多..."
可就冤枉大大多數的醫師了!
Posted by: N 發表於 July 9, 2006 11:32 AM
真的很感動,看到別人的態度會反躬自省的醫師實在不多...
Posted by: 小璇 發表於 July 9, 2006 03:23 AM
我所說的並非現在這種閹割式的 PGY 制度,
比較像是彰基的 Intern 1 + Intern 2 制度吧。
取消掉 Clerk + Intern,給予合理的薪水,
強制 run PGY1 + PGY 2,一樣各科都得run到,
但是你沒得混,沒有黑假可放,因為你已經畢業,有領薪水,有實際責任。
讓醫學生提早脫離學生的保護傘,
以及等著被餵食的學習態度,
重點在賦予責任,而非養在醫院裡面的 parasite。
Posted by: Bumanzu 發表於 July 8, 2006 12:15 PM
看到有關PGY1的事情
想到我老公說近日被評鑑
評鑑委員大人參加meeting時聽到內科住院醫師報告
有一位得了xxx病的內科病患
經過治療後
之後不幸在某處有cellulitis
於是安排外科進行I&D
評鑑委員大人問了當下所有的內科住院醫師
你們不是都有run PGY1?
為何這"小手術"不自己做就好
為何要給外科進行手術?
真是何不食肉糜阿....
Posted by: wei 發表於 July 8, 2006 03:43 AM
我認為如果要取消 clerk + intern 然後實行 PGY1 那更是不好
我們利用 intern, clerk 還有機會認識臨床
瞭解自己需要什麼,想要什麼生活
連這樣的機會都沒有,到時候選科選醫院都更困難了
況且你已經選了小科,會認真去學內外科?
只是肯定打混的更加嚴重罷了!
況且,一個可能會apply自家醫院的都沒好好教
從外院或者別科 RUN 過來的 R 會好好教?
這不是緣木求魚嗎?
要說真正每個人都得學的,只有內科吧
乾脆取消PGY1,規定每個人領執照前都要RUN完一年內科才發
這樣還比較合理吧
Posted by: shimmer 發表於 July 7, 2006 03:21 PM
首先,祝T醫的媽媽Get well soon!!
另外,我真的有種感覺是,自己生病或家人生病, 都難免有種任人宰割的感受.不相信也不行,只能催眠自己:我相信醫生會做最好的處置.
Posted by: Jessamine 發表於 July 7, 2006 03:07 PM
其實我滿贊成 PGY 制度的,
我覺得該用這制度來取代 Clerk + Intern,
讓醫學生提早畢業,提早考照(兩階段?)。
然後給予 PGY 等同 R 的薪水,
但是要求等同 R 的義務與責任。
Intern 接觸到病人可能還會比較認真,
Clerk 真的是浪費了一年。
Posted by: Bumanzu 發表於 July 7, 2006 10:28 AM
如果是地區醫院的話,說不定是PYG1值班,他可能原本是ENT或者皮膚科的R1。再慘一點,說不定只是個來打工的。所以說不定他真的剛當完 intern(笑)。所以T大您知道PGY1是個多麼機車的政策了吧。
Posted by: shimmer 發表於 July 7, 2006 12:54 AM
有一次去看牙醫
因為那顆蛀牙比較麻煩
除了我的牙醫師之外
還有一個實習醫師
年輕醫師一看到我的病例
就當著我的面跟我牙醫師說
"如果是我遇到這個病例我就轉"
我的牙醫師冷潮熱諷的跟他說
"如果你遇到麻煩病例就轉走那你要不要轉行"
實習醫師說那你說我適合作什麼職業
我的牙醫也很直接說
"我覺得你比較適合當政客"
其實我一直覺得我很幸運
都是遇到好醫師呀~~~
Posted by: somebody 發表於 July 6, 2006 11:24 AM
我想如果我的家人住院的話, 也許我也會變成澳客.... 畢竟還是希望自己家人受到完善的照顧!! 不過在這裡可能因為醫療環境不同, 跟病人解釋病情, 討論治療方針是必要的! (要不然即使治好了也會被告醫療疏失)只是老美很會唬人, 即使自己根本沒有clude, 還是會吹的天花亂墬..... 所以要找到一個態度好又有真本是的醫生還是需要一點內線消息的~~~
Posted by: alice 發表於 July 6, 2006 11:19 AM
其實當初跟T大說,先聯絡同學或者朋友的方式是....
可以請朋友或者同學跟主治或者R提一下
不然也在轉診介紹醫生的那一格寫一下同學的名字
這樣一來,該醫院的主治或者R才不會受到驚嚇而做出不正常的反應。這樣一來T大也不會成為這次診療中的"澳客"。
這樣一來在大家背景充分瞭解後,互相的"信任感"才會出來。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相信對方不是來找麻煩的,或者以後會不會來找麻煩。
況且當自己的人住院的時候,醫護人員往往會往壞的部分想。所以表現出來的情緒與言語就更急了,這樣對雙方的溝通沒有好處。
至於醫德問題,這個問題我想每天都會出現的。只能說自己找一個最好的方式去處理吧!在這個社會,有理的人不見得能得到該得的。替別人著想有時還會被搞的自己更糟。只能說人在做、天在看吧。
最後還是祝伯母早日康復
Posted by: Goodway 發表於 July 6, 2006 10:39 AM
"你們要能保證不發生我們才要同意開刀"
有時候當我聽到這句話時,心理想的是白癡咧
在家裡就會cva了,在家裡就會生病了,來醫院就硬要人家保證....
當燃啦,我是不敢說出來的
只想期待病人家屬說要轉院,我比較消極,總是可以找到病人及家屬滿意的醫院啊,何必硬要待在自己不放心的地方呢
不過有時後家屬在醫院工作也很白目就是了
前幾天碰到一個在台北巨塔工作的護理人員,病人來還沒到or,開刀前解釋risk,竟然質問我:為何你不早點解釋
我心想:xx咧,我1個小時前才收到外科的schedule,你是要我何時解釋啊......你以為麻醫就閑閑沒事做隨時都可以出or啊
病人開完送至icu,就跟著幾個家屬進來....自己在icu工作,有這樣的喔,通常都是等icu護理人員把病人搞定才讓家屬進去看啊
其實我希望他去台北巨塔開,這樣他不是比較放心嗎,幹麻在這裡提心吊膽的
Posted by: yarng 發表於 July 6, 2006 09:18 AM
解釋不是多不多的問題。
醫生還是要學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不能一套走遍天下,還是得看臉色,看情況說話,
不然就會像我以前同事一樣,笑臉迎人還被家屬罵嘻皮笑臉,真是冤枉到極點。
至於你的例子算在誰頭上?做得漂亮就是下一家的,做不漂亮你就是第二個林致男。幸好開成功,開不成功,就等著上法院或被抬棺灑冥紙。
這年頭,先講求不傷身體再求療效吧。沒人要求醫生一定得救活每一個病人,病人也是一樣,合則留不合則去,不要賴在那邊,出事了又怪人家。
Posted by: TSUBASA 發表於 July 6, 2006 02:05 AM
嗯~小R1遇到這樣應該會先確定一下對方的身分吧~
如果是我遇到一定是馬上叫聲學長好,順便請學長teaching一下我哪裡有遺漏....
不過有時候解釋的恰到好處真的很難,
上個月到急診看一個EDH的病人,GCS: E2 Vt M5,
這當然釋要解釋馬上開刀啦!
拿著一份制式的手術同意書,逐條跟家屬解釋相關的治療與預後、替代方案等等,
這時病人的姑姑看到了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寫到"癲癇、植物人或死亡",就開始大聲質疑啦~
"你們發生這個的機率是多少?"
"你們要能保證不發生我們才要同意開刀!"
"你們沒把握就讓我們馬上轉院!"
(嗯~轉院到能開腦外刀的最近醫院應該要半小時吧)
在這過程中病人的GCS倒是變E1 Vt M3,
幸好這時主治醫師出現,他只跟他們說"現在開刀是要救命,不開他就會死在這裡!"
後來開完刀人就清醒了,年輕人果然是有本錢....
但那時我就在思考,要是主治醫師沒出現他們就這樣不開刀轉院走了死在半路上,該算在誰的頭上....
還有當家屬知識水準不夠時,解釋的越多真的越好嗎......
Posted by: SM 發表於 July 6, 2006 12:24 AM
其實我不是在這件事才體會病人跟家屬的無力感。
我在裝潢房子的時候,就有這種很強烈的感覺。當然設計師跟醫師不一定可以相提並論,因為他不用管健保,不會被壓縮空間兩面不是人,他也算是商人也不涉及性命,所以大家對他的道德標準要求比較低,但是相同的都是專業。
你不知道他勸你用這個東西的時候,到底是為了賺你的錢(難不成是做功德?)還是為你好,建到一半就像開刀開到一半,你覺得他爛也不見得就可以換(就像下一個醫師不見得肯接爛攤子),忍氣吞聲到結束又很幹。所以事前的比較選擇就很重要,一旦決定了就只好相信他,對於不懂的就該問,但是不見得每個都願意詳細告訴你。態度很好的設計師,做出來的不見得是很好的作品,就像態度不好的醫師,不見得醫術就很爛。如果你看病跟裝房子一樣願意去看很多裝潢的書,去攝取相關知識,這樣設計師就唬不倒你;同理,看病也是這樣,你肯問肯去找資料,醫師就唬不倒你。
其實設計師薪水不比醫師低,但是民眾對他們的要求沒有醫師高,所以有志青年要有這個認識,當醫師只對家人好,要賺錢很多行業都比醫師好。
Posted by: TSUBASA 發表於 July 5, 2006 01:26 PM
雖然我不想承認這句話,但是『住院還是要有認識的醫師比較好』
住院醫師不知道是不是R1,這家醫院也不見得不好,也沒出什麼差錯,只不過跟我的標準不同,所以沒說這是爛醫院,而是說我是澳客。我有認識該醫院的外科學長跟同學,不過不見得幫得上忙,所以才想看能不能跟主治醫師討論。
要省思的是,是不是LOADING太大,所以主治醫師根本沒時間和患者及家屬解釋和討論(那為什麼要趕在門診前查房,不等到有空再查房?),也沒時間給R教學,R就跟跟班一樣和主治一間一間打招呼。這不是這間醫院特有的現象,而是我在當住院醫師時就有這樣情形,而且還是在醫學中心。大老們每天講醫德,醫德的表現應該就展現在日常查房跟門診中,讓後輩學習,不然上他個百八十堂醫學倫理,看到的都是上面查房敷衍了事,跟廠商眉來眼去,難保不會有樣學樣。柯文哲醫師前幾天在報紙發文檢討趙建銘案,大老們自己要知道身教比言教重要啊。
照例這篇還是自我警惕文,醫生愛錢?誰不愛錢?我都不敢說自己這麼清高,但是規矩要有本分要守,這樣要求就好了。
Posted by: TSUBASA 發表於 July 5, 2006 01:01 PM
T大這樣的好醫生有
但是被認為死愛錢的醫生恐怕更多
懂醫學的覺得醫生爛
不懂的覺得醫生傲
從T大這篇實況報導可知民眾對醫生的敵意不是憑空而來
Posted by: 難怪民眾覺得醫生死愛錢 發表於 July 5, 2006 11:44 AM
T大啊!
說實在的,你真的是澳客(不好意思,如果我是那個R1的話)
我會建議,你下次先動用你所認識的人找到這所地區醫院的醫師
哪一個科別都好。
這樣一來大家會比較方便....
畢竟,以一個R1來說,很多書都沒有唸過,或讓者唸過了不會用。不同的醫院的水準不同..會處理的就那幾招,偏偏都不對。要是我,我就請你自己開處方了。這種感覺就好像在主任面前的R1,怎麼做都錯。偏偏你又不能什麼都講,但是什麼都問。
通常我的作法會找一個熟悉的醫師,跟他討論細節。再一起討論細節,下order。不過通常到最後,order還是自己下。
Posted by: Goodway 發表於 July 5, 2006 10:53 AM
祝Dr. T 的母親早日康復。
Posted by: Mrs. DSN 發表於 July 5, 2006 02:58 AM
自己家人生病才真的會體會到一家醫院醫療水準的高低,遇到一家水準低落的醫院那種無力感真是令人無奈.所以找家center呆有時後為的也不是什麼雄心壯志,只是為自己和家人生病先買個保險罷了...T大先送去的這家醫院水準真不是一般的低耶,好像只會一直推銷有賺頭的檢查(胃鏡),根本不管是不是必要的檢查,這樣的醫院應該請T大稍微透露一下名字,不要讓大家不小心走錯醫院
Posted by: Eric 發表於 July 5, 2006 02:12 AM
@@T大校長大人:
希望艾瑪的可愛婆婆已經好了,至於醫師與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我想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有那樣好的運氣與福氣都能找到像你一樣的醫生,我上來台北的二個月,已經被弄到二次藥物過敏了。ㄟ~~搖頭中~~
Posted by: KEATSLI 發表於 July 5, 2006 12:39 AM
T大是腎臟科醫師?
我奶奶因為腎衰竭
酸中毒昏迷好幾次
也被台中醫院的醫師很忽略地對待
連檢驗數據都不解釋
只會一直講沒事沒事
一個建議洗腎,一個又說不需要
看在我們家屬眼裡
又氣又急,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可以向T大諮詢嗎?
Posted by: hussard 發表於 July 4, 2006 10:52 PM
超音波看起來應該還是急性膽囊炎比較像。
我有特別找liver abscess,沒看到,不過今天我媽都穩定下來了,應該是沒有漏掉才是。
誰幫我照顧?台東醫院的護士啊,有事他們會叫我,反正很近,老闆也允許有事可以離開一下,熟人還是很方便,感謝感謝。
Posted by: TSUBASA 發表於 July 4, 2006 09:52 PM
liver abscess , 40 y/o 兩天會死,
這難道長的是Klebsiella pneumoniae? + 來不及drainage.
不過呢! GI man 若是手上有echo的就真的很方便,
一覺得怪怪的, 至少可以掃一下肚子排除一些危險的狀況.
可惜我的診間沒有 echo, 不然就方便了.
Posted by: Gatchaman 發表於 July 4, 2006 09:00 PM
1.看完你的文章,很慶幸能在離家近的地方工作
2.那家醫院的檢傷分類有問題?可以告訴我哪一家嗎?
Posted by: spiralman 發表於 July 4, 2006 08:59 PM
Dr.T要上班,媽媽應該還在住院吧?誰來幫你照顧?
Posted by: N 發表於 July 4, 2006 06:19 PM
參考一下這一篇
老爸入院記(1) 急症室篇http://singsit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68778
Posted by: 醫生 發表於 July 4, 2006 05:24 PM
小新:
我這個GI man很好奇, 到底您母親最後的診斷是什麼啊? blood or urine culture positive? 小心biliary stone induced micro liver abscess? 先前我也碰到一個病例 一位40多歲男性主訴發燒畏寒已兩日, 已經在多家診所就醫無效. 我這兒一位醫師幫他抽了CBC DC, 結果到我這兒看報告, 有leucocytosis with left shift. 病人無 DM OR RUQ abdominal pain or GB stone, urine routine normal. 我一念之下給他做腹超, 赫然發現一個 liver abscess. 當然趕快把他轉去住院啦. 不幸兩天後 expired.另外一個是70 歲老先生是以fever with chills and abnormal LFT來表現, 肚子一點都不痛, 腹超也是膽結石. 後來admission, blood culture長 E. coli, antibiotic Tx 轉開刀治療才痊癒, 您參考一下.
Posted by: 阿德 發表於 July 4, 2006 05:18 PM
持續看T先生的文章有很長的時間,直到這篇才出聲…
因為去艾瑪的朋友valence家看到她們的小朋友因為心臟有問題而住院,今天看見T先生寫這篇文章,對現在台灣的醫療真的不知該怎麼形容,而最近也接獲表哥的小朋友也有類似的情況…
好醫生不是沒有,只是一粒米壞了一鍋粥。
只是想說病人及家屬在焦急等待的情況之下,醫生真的是唯一能讓我們夠信賴的,更因為我們不懂藥名,更需要醫生的說明而己…
Posted by: hiru 發表於 July 4, 2006 03:23 PM
如果自己又當過病人時,一定會有另一種不同感受
當家屬,當病人都是醫生的醫療生涯裡不同的磨練
這些東西書上不一定有說,不然就是在當學生時被嗤之以鼻跳過
雖說如此
在現行的健保體系下,這些醫生可不見得受老闆歡迎吧
Posted by: 路過的狗 發表於 July 4, 2006 03:11 PM
Dr.T
你真的是一位好醫生,在那樣心煩的時刻,你還能想到自己的工作,我不得不再重覆一次,台東人能留住你,是我們台東人的好福氣,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不耐煩的醫生,那種心情真的很難形容,但是總還是有你們這種善良的醫生,能站在病人的立場為他們著想;我的另一半常告訴我,無論將來做什麼,他期許我們都要成為社會裡一顆善良的種子,現在我想我很確定你就是屬於善良的種子;很高興從艾瑪的網站進而認識到你,讓我覺得收獲不少,加油嘍!!祝你好運,也希望令堂的身體能早日康復^^
Posted by: 晨曦 發表於 July 4, 2006 02:01 PM
老闆~~請問可不可以推"社會清流"...囧>
現在的社會真的他媽的生病了
一堆做生意的人 自己好賺就覺得別人好賺
然後砍價格砍的死死的
買蔥還要送菜頭
買雞蛋要送全家餐的
他是人生父母養的,別人兒子就活該倒楣給他幹
幹他媽兩萬塊的生意賺的到5%我就偷笑了...
然而當我們這樣要求自己不要當個奧客的時候
卻發現不是這麼容易遇到一個有良心的店家...
Posted by: Cancer 發表於 July 4, 2006 01:59 PM
看了T大這篇文章頗有感觸
我從四月底開始胃脹痛伴隨反胃感. 到現在都未找出病因...之前看了兩家地區醫院近兩個月, 曾經沒做任何檢查(只問了病狀)就判定是"輪狀病毒感染", 直接開三天的藥要我回家吃; 不然就是一直開制酸藥, 認定我是單純胃脹氣...後來六月中半夜腹絞痛到長庚掛急診, 才開始接受一連串的檢查, 目前正等CT報告結果中....
之前看兩家地區醫院, 剛開始醫生判定什麼病, 要開什麼藥, 我都二話不說, 點頭就去批價買藥...醫生是專業人士, 我相信你的判斷...後來症狀從未改善, 而且體重減輕, 體力減退...我便慌了怕了. 開始敢問醫生為什麼單純胃脹氣這麼久沒好, 為什麼我乖乖吃了這麼久的藥, 還戒口 (三餐飯+燙青菜), 還是沒好?? 得到的答案就是"妳不可以吃油的東西, 不可以吃豆類, 不然會一直脹氣..." 或是"妳先吃藥, 下週回診我們再追縱."
雖然我們一般人對醫學方面不大了解, 但我還是希望醫生能多花一兩分鐘的時間簡單地告訴我, 推測可能是什麼病, 為什麼要吃這些藥, 如果沒改善接下來有什麼對策...
明明生病卻不知道病因的感覺真的很慌亂無助....>_
我怕了...所以現在我開始敢跟長庚的醫師問問題, 不懂的醫學名詞也請他解釋清楚. 雖然現在還在找病因中, 但至少我知道醫生跟我走在同一條路上.
Posted by: Cazza 發表於 July 4, 2006 12:49 PM
我媽有膽結石病史,這點在問診時我也主動提出了,
不過我也很好奇為什麼要先排除膽囊炎的診斷?
我在家也不敢排除胰臟炎的可能性,雖然不像其他胰臟炎那麼典型症狀(持續腹痛,嘔吐),不過我也提到,上腹痛不是主訴,而且吃東西之後也沒讓症狀加劇,到醫院的echo影像跟澱粉脢及脂肪脢的抽血才讓我排除掉。
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愛問問題的澳客也是在急診,是個AMI的外國人,他就要求我要解釋什麼是AMI,怎麼診斷的,他有什麼治療方式可以選擇,我的建議是什麼。我從那次才真正瞭解,醫生所該扮演被諮詢的角色,看病不是問幾個問題後說:『好,去住院,去吃藥。』病人也不該就是坐在那邊聽一些聽不懂的話,然後照辦。
醫病兩邊都該進步,醫生應該竭盡所能解釋病情給病人聽,並取得病人的信任,而病人也該對自己不瞭解的地方加以詢問,有好的互動才會有好的結果。不該是醫生什麼都不說,病人什麼都不問,等到出事了才互相指責對方有過失,這是最爛的醫病關係了。
Posted by: TSUBASA 發表於 July 4, 2006 08:59 AM
非常好的文章.給病人.家屬.醫院.醫師.護士.上了一課.非教科書上所能學習到的寶貴知識.我非常喜歡.
Posted by: ming340702 發表於 July 4, 2006 07:01 AM
有點小好奇...
一開始想要去排除的急性膽囊炎是怎麼跳出來的??
是之前Tsubasa媽媽就有發作過?還是?
Posted by: Johnson 發表於 July 4, 2006 02:48 AM
發表迴響
姓名:
- Aug 12 Sat 2006 06:36
我是澳客【轉貼原文+回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